王中贤
摘要: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广大基层群众享受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途径更加便捷,质量显著提升,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关键词:图书馆;功能;定位;总分馆;建设
为了加强图书馆建设,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现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和总分馆体系建设谈些粗浅认识。
一、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一)图书馆的性质
图书馆是政府设立、向国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党和政府开展宣传教育的阵地,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龙头,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中心,是推进公共文化理论研究的基地。
(二)图书馆的职责
图书馆的社会职责是: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等。
(三)图书馆的功能
图书馆的公益性、开放性、群众性、服务性特点,决定其面向大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责。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文教结合、文体结合后,各级图书馆的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已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承担着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职责,发挥着组织、引领、示范、服务的核心作用。
二、总分馆体系的思路目标
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体系建设,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优化文化治理能力的现实需要。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国家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创新的若干要求,坚持差异化定位、一体化管理、数字化融合、多元化运作相结合,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分阶段、分步骤地在市、县、镇、村“四位一体”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紧抓试点、稳健延伸,通过标准化推动均等化,实现公共文化治理和服务的体制机制发展和创新,形成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文化治理、创新和辐射能力的公共文化服务集群。
三、总分馆体系的功能定位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要按照以总馆为核心、区域中心馆为枢纽、乡镇分馆为节点、村居综合服务中心为延伸的工作格局,确定总分馆建设体系中各层面的差异化功能定位。
(一)总馆核心引领
总馆是总分馆体系中的顶层机构,也是核心总部单位。总馆的主要职能要按照“强化指导、引领示范”的原则,发挥其核心引领作用。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区级层面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负责全区重大文化活动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提升区级公共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二是作为总分馆体系中的总部单位,负责体系内各层级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有效整合与配置社会各类公共文化资源。三是作为区级群文单位中的示范阵地,负责全区文化创新、品牌、服务和制度等方面的指导和评估,引领体系内各单位建设现代化的文化服务机制。
(二)区域中心馆枢纽带动
区域中心馆是总分馆体系中的枢纽机构,也是具有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的群文单位。区域中心馆的主要职能要按照“权责统一、服务全面”的原则,发挥其枢纽带动作用。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总馆的派出事务性机构主体,在总馆的领导下负责区域内各开发区、各乡镇、各网格化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较为完整的公共图书馆职能。二是作为区域群文单位的指导机构,负责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的标准化配置和均等化服务,通过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项目带动区域文化服务现代发展。三是作为体系内的枢纽型单位,负责总馆与乡镇分馆之间的业务接转和工作对接,实现相关层面与相关条块之间的无缝连接。
(三)乡镇分馆节点支撑
乡镇分馆是总分馆体系中的基础节点,也是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乡镇分馆的主要职能要按照“标准服务、均等供给”的原则,发挥其节点支撑作用。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乡镇区域内的主要文化服務单位,负责乡镇各项公共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二是作为总分馆体系内的重要阵地,负责落实总馆和中心馆的标准化服务要求和资源配送任务,推动公益文化资源供给均等化。三是作为基层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负责推动生产、转化文化创意、品牌塑造等方面创新成果,为全区公共文化发展创新提供有益样本。
(四)村居文化中心延伸服务
村居文化中心是总分馆体系中的延伸服务阵地,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村居文化中心的职能要按照“功能完整、综合一体”的原则,发挥其有效延伸、有效覆盖的重要作用。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总分馆体系中的延伸服务阵地,负责承接区、乡镇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和输送,向市民提供更为专业、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二是作为本地区的重要文化阵地,负责提供文化、教育、体育、科技、旅游、党建等综合性文化服务,构建高效统一的公共服务中心。三是作为本地文化服务机构,负责村居区域范围内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服务,建设更具魅力的本土文化。
四、总分馆体系的机制形成
总分馆体系建设,需要机制引领和样本支撑,需要通过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来保证总分馆运营顺畅,有效提升体系内各类公共文化资源的使用效能,从而体现总分馆建设的特点和实效性,进一步落实文化部和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部署。
(一)一体化管理
总分馆的管理模式,必须按照一体化的原则,构建资源共用、人员共育、活动共推、品牌共建、成果共享的一体化格局,逐步形成体系内条块各类资源统筹分配、合理流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要建立分馆试点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方案,统筹协调各方需求,及时解决工作问题,形成工作推进机制。要加大总分馆建设的制度性研究和项目化落实,尊重基层的意愿和首创精神,积极推动区级资源下沉基层,不断创新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方式,紧扣任务节点,尽快形成相应的布局和框架。
(二)专业化服务
总分馆的服务机制,必须按照专业化的要求,通过标准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均等化,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专业、更均等的文化服务。
(三)多元化运作
总分馆的运作方式,必须按照多元化的原则,尊重体系内各层面主体的意愿和现状,对应不同主体采用不同运作模式,将事业单位、公办民营、民营公补等各种性质、各种模式的运作方式妥善融入总分馆体系中,坚持国有事业为主体、财政投入为支撑、社会参与为推动的公共服务底线,采用政府购买、委托管理、理事会共商等多种形式实现社会化运作,逐步开放总分馆体系资源与教育、体育、科技等社会资源联动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四)数字化融合
总分馆的资源供给,必须按照数字化的方向,以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抓手,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软硬件集成建设,在总分馆体系中逐步构建体验式、互动式的数字化文化体验空间,建立文化特色项目与惠民信息的数字化交互平台,采用多渠道、全媒体的现代传播方式推动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融合与发展,逐步打造图书馆总分馆数字化传播体系,保障市民更便捷、更自由地获取文化服务资源。
总分馆体系带来了模式上的创新和活动推广上的便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要建立合理的促进机制,需要依靠实践中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