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悬疑类型电影的众多分支中,包含无限循环元素的电影与平行时空元素的电影在近十年来成为十分火热的题材,它们中的大部分都被贴上“烧脑”、“惊悚”等标签,也向观众传达了这些类型影片的定位。本文将简要谈一谈无限循环电影、平行时空电影之间的关联性与各自区域中较为不同的部分。
关键词:无限循环;平行时空;悬疑电影
悬疑类型电影是美国最早的影片类型之一。这一类影片设有神秘的悬念,并往往伴有惊悚元素,意在时刻调动观众的紧张感与影片的神秘性。利用主角多舛的人物命运来引起观影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近十年来,《恐怖游轮》、《彗星来的那一夜》等悬疑影片的呼声非常高,这些电影突破常规,摒弃了普通的叙事手法,选择了不同寻常的“无限循环”和“平行时空”这两个新奇的概念,突破了线性叙事与线性因果逻辑的限制。平行时空就是平行宇宙,平行宇宙是指从某个宇宙中分离出来,与原宇宙平行存在着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在这些宇宙中,也有和我们的宇宙以相同的条件诞生的宇宙,还有可能存在着和人类居住的星球相同的、或是具有相同历史的行星,也可能存在着跟人类完全相同的人。同时,在这些不同的宇宙里,事物的发展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宇宙中已经灭绝的物种在另一个宇宙中可能正在不断进化,生生不息。无限循环则是电影中独特的叙事手法,在一维或多维时空叙事时,主人公反复经历的相同事件即可称为循环。
无限循环与平行时空元素在许多悬疑电影中是相辅相成的,2008年上映的电影《恐怖游轮》就完美运用了这两种元素。影片讲述了一位母亲与朋友出海游玩,不幸遭遇暴风雨,在登上一艘经过的游轮后发现这艘船在1930年神秘失踪了,游轮里空无一人。随之而来的连环凶杀让主角杰西陷入恐惧与无限轮回之中。影片中有三种形态的杰西,由自己杀死自己和自己杀死同伴的无限循环产生。《恐怖游轮》利用了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即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不能因此改变历史的进程。其基本含义为,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主人公经历的就是自我改变后的结果,其遭遇的对手就是另外的自己。影片前期,众人在游轮上看到一幅画,这幅画描述的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西西弗斯绑架死神触犯了众神,被打入冥界,他请求返回阳世三天去掩埋自己的尸首,而他却没有如期归来。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让他每日将一块巨大的石头推上山顶,由于石头实在太重了,每次没到山顶就滑落下去。所以他就无止境地去做这件事。众神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这幅画就暗示了影片的内容,电影结尾出现的出租车司机,在片中被赋予了死神的形象。司机对杰西说,如果她会回来的话,车费可以下次结。杰西并没有回去,为了终结轮回,与儿子重新生活,她义无反顾踏上了出海的船,然而其实儿子和她自己早已在车祸中丧生。
再者,要谈一谈无限循环与平行时空这两个元素的关联性。假设平行宇宙真的存在,也就是说在多维时空叙事中,人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进入其他时空,也许是意念也可能是人身。当发现这种穿越性的真实存在后,人的意念或人身会不断进入不同的时空,选择命运往最好的方向发展的一个,也就是最完美的那个时空。因此,在反复进入不同时空时会产生部分循环。例如2013年上映的影片《彗星来的那一夜》,该片是主人公人身进入了不同时空。女主角艾米丽和朋友们在聚餐,新闻说今夜会有彗星来临,紧接着就有奇奇怪怪的事情发生——手机碎裂、失去信号、一场大停电。众人走出房子向别的住户借手机,却发现周围的每一栋房子里都是他们自己,他们与不同时空的自己相遇了。为了表现平行时空互相连通的影响,影片引入了循环元素,都是部分循环的无限发生。影片在结尾处使人性的黑暗面暴露无遗。艾米丽在自己的时空中,发现男友疑似出轨,于是她走出房子,看着不同时空的自己,最终选择了杀死其中一个幸福的自己,代替她在那个时空继续活下去。人的一生中,每一次选择就会分裂出一个新的时空,因此平行时空的元素设置是为了警醒观众,每一次选择都很重要,甚至都会导致不同的结局。多重时空叙事的优点在于它能制造许多不同的结局,展示多个可能性,观众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游戏心理也得到了满足。
从悲观的角度看来,命运的不公性随处可见,无限循环电影的出现实际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影,而平行时空元素则是人类对于摆脱命运束缚的强烈愿望的表达。上文归纳的许多穿越电影都基于主人公能够改变历史,让命运往好的方向发展。人类在无法轻易改变命运的大背景下,平行時空的出现可以实现人生发展的多样性,同时又给生命带去了无限的可能性。茫茫宇宙中,无论命运如何,我们都要尽力成为那个最完美的自己。也许命运未知又无法改变,但将自身的懒惰与懦弱所造成的恶劣后果推脱给命运是不可取的。在电影中我们也能看到,那些成功改变命运的主角之所以有“主角光环”,与他们身上坚毅勇敢的优秀品质是分不开的。
无论是平行时空的诞生,还是无限循环的延续,都是人类渴望改变命运的表现。在许多被搬上荧幕的科学命题中,平行时空和无限循环都是特别的存在。它们不仅能引起人们对于物理科学的探究兴趣,更能引发人类对于命运的思考。在电影中,人类终于可以插上梦想的翅膀,大胆实现和探索那些未知的知识与领域。
参考文献:
[1] 张境容.浅析电影《恐怖游轮》中的无限循环问题[J].大众文艺,2012(24)
[2] 杨鹏鑫.论环形循环叙事电影的建构原则和形态惯例[J].当代电影,2018(10).
作者简介:于琳芸(1999—),女,上海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