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宁
摘要:电视电影是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电视电影为电影拓展了市场,在创作中又注意坚持按照电影的艺术规律拍摄,同时保持电影艺术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征,为电视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电视剧的新的节目内容。一部成功的电视电影必须依靠于一个好的剧本,剧本为电视电影的整个创作过程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电视电影最终的成片。由此可见剧本对于电视电影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学剧本; 电视电影 ; 创作研究
在当今的影视市场中,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电视电影都急需好的剧本作为自己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可是高质量的影视剧本越来越“一本难求”,剧本成为制约电视电影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剧本是“一剧之本”,电视电影中所呈现的一切画面与声音都是根据文学剧本而来,文学剧本中蕴含着一部电视电影的雏形,在电视电影整个生产制作环节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电视电影面对着诸多挑战,院线电影的火爆,电视剧的热播,网络大电影和网剧的兴起,电视电影要想存活、发展必然要从提高自身品质上下手。对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必然有助于电视电影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的特性
不论是对于电影、电视剧还是电视电影,剧本都是一剧之本,是整个影视作品制作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对当下的影视市场而言,质量上乘的剧本匮乏是制约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促进电视电影的繁荣发展,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提升电视电影剧本的创作水平。如今中国影视行业繁荣,票房连年出现新高。
影视作品数量攀升,但是粗制滥造、质量低俗的作品也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无非是质量上乘的优秀剧本缺乏,具体到电视电影也同样如此。此外,随着影院电影的繁荣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不可避免地分流了电视电影的观众,使得电视电影的处境更加艰难。剧本文字中蕴含着一部影片通过影像和声音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是支撑电视电影所有后续工作的指导方案。所以在电视电影创作过程中,文学剧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影片的基本面貌。电视电影的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等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都是由编剧在文学剧本中就已经构思完成。
1. 内容与题材的现实主义倾向
由创作实践可以看出,电视电影更加偏向于选择贴近百姓真实生活的素材,反映百姓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关注百姓的真实情感。电视电影更能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美学倾向,这是与电视这一媒介的传播特性无法分开的。电影依托于影院,追求的是视听上的冲击力,竭力为观影者营造一种梦境,使观众脱离日常的生活。电影的这一美学追求,恰恰为电视电影提供了创作方向和发展空间。电视媒介的受众群体十分广泛、层次多样,这就要求电视电影剧本在题材内容上更倾向于生活化和通俗化,更加贴近生活,适合大众口味。的画面感,并且将剧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创作者自己的思想物化到剧本中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剧本中的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影片中具体的画面与声音表现出来,而这些画面与声音又必须是符合电视小荧幕的播放要求的。虽然文字是写在纸上的,小说语言也可以具有视觉性、形象性,那是因为文字语言符号可以唤起的人们的想象。在文学剧本的写作中,要充分考虑电视电影的语言,最终在剧本中所呈现的文字都是要为影视化服务的,要具有画面感,可以转化为电视电影中具体的画面。文学剧本中无法转化为影视作品中的画面与声音的描述,都是不必要的。例如,小说中常出现的心理描写,这在剧本中就要将这种内化的情感转化为可视的动作,通过外化的行动来向观众传达人物的心理活动。
2. 文学语言的荧屏视听思维
电视电影文学剧本既要运用文字这种媒介来进行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情节的编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必须符合影视的摄制与传播的实际要求。对于电视电影的文学剧本来说,如果要实现剧本中的艺术构思,首先要保证剧本中的故事适应电视荧屏的传播,充分考虑电视媒介的观看特点,在剧本的文字方案中体现出适合电视电影表现的镜头语言。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的书写要充分考虑影片的电视化特质,要明确地知道剧本中的内容最终是要在电视上播放的,因此需要符合电视的画面感。优秀的电视电影文学剧本不应该只用冗长的人物对白来进行故事的讲述,剧本中要体现出鲜明
3.故事凝练性与人物性格化
由于电视小荧幕的特点,决定了电视电影在视觉效果和声音效果上,无法与影院电影相比。因此,电视电影不能依靠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来取胜,只有在剧本的内涵与品位上下功夫。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的内涵和品位具体表现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上。电视电影是通过电视媒介播放的,人们在电视上收看节目时,是带着一种轻松随意的状态,并且随时都有可能调换频道,观众对电视节目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如果电视电影不能对观众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就随时可能丢失观众。因此,电视电影故事情节需要具有一定的紧凑性,通过一个接一个情节,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编剧在创作电视电影文学剧本时也要将此纳入考量范围,遵循电视的叙事规律,剧本创作要充分考虑到电视电影的规模不宜过大,人物性格鲜明,场面相对集中,矛盾冲突尖锐等特点,准确把握整体的叙事节奏。
二、电视电影剧本的文学叙事
电视电影文学剧本是通过文字进行叙事的,但是这种文学叙事与同样用文字进行书写的小说却不同。文学剧本是为了拍摄影片而进行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形成影视化的故事。这就决定了剧本的文学叙事必须要具有画面感,具体到电视电影剧本的文学叙事还要充分考虑到电视电影的特征。
1.叙事主体和叙事视角
叙事主体和叙事视角的不同会直接導致剧本整体风格的差异,选择适合影片题材与风格的叙事主体和视角尤为重要。叙事主体即是“讲故事的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叙事行为的组织者,任何以“叙述事件”作为内在表现形式的文本都离不开叙事主体。叙事主体的不同会使剧本传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或主题意境。叙事视角是指在剧本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一个故事,故事中不同的角色站在各自的视角,或者同一角色站在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呈现出的内容,会令观众产生不同的感受与体验。
2. 叙事结构和故事情节
电视电影的叙事要张弛有度,既不能像电影叙事那样结构复杂、段落鲜明,也不能像电视剧一样叙事冗长、过于平淡,要对传统电视剧情进行电影化的突破与创新,以便电视电影的“电影”特征在狭小的电视屏幕上更好的显现出来。一、戏剧冲突的多元构建故事要推进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冲突。电视电影剧本中的冲突是剧本故事中情节点创造的,一个剧本要想吸引观众必须要有精彩的冲突,通过在剧本中制造冲突,可以展现人物关系、突出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控制影片的叙事节奏。
根据罗伯特·麦基的《故事》可以得出,冲突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个人与环境的冲突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大环境,以及个人内心的冲突。个人与个人的冲突是指剧本中两个人物之间因为性格、价值观、利益等因素形成一种对立的冲突关系。《万箭穿心》中李宝莉和马学武两人一个性格泼辣、带有市井之气;一个性格软弱,文质彬彬。夫妻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女强男弱”的局面。马学武在李宝莉的强势压迫下,无法找到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尊严。两人之间性格的冲突是两人婚姻不幸的根源。剧本离不开人物塑造,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可以使两者之间形成明显对比,推动剧情发展。个人与环境的冲突是指人物本身与生活的环境格格不入,无法自在地融入周围的环境,或者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人物面对时代的变迁所产生的不适应性。一般来说,一个悬念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得到揭示,为了继续吸引观众,编剧必须立刻抛出另一个同样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悬念,在一个故事中设置多个悬念可以使观众避免失去耐心,并且不断被新的悬念吸引。无论是设置几个悬念,只要悬念足够精巧,就能成为剧本吸引观众的砝码。电视电影在电视上播出,需要走现实主义的路子吸引观众,诉说的是老百姓的生活,但是普通人的生活无非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什么可看性,剧本来源于生活,但是不能照搬生活,剧本中所讲的故事是有现实根基的,但是具体的情节却是虚构的。现在的观众都是具有大量阅片量的观众,一般类型的剧本,观众可以凭借以往的观影经验,预见到故事的结局,如此一来,故事要想吸引观众必需要加强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并且要在冲突的制造与解决上精心构思,要制造具有新意的情节。
3.叙事策略及技巧运用
电视与电影的银幕不同,由此造成了不同的观影体验,这对电视电影的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电视电影的剧本要充分考虑电视荧屏的特性,采用适合自身的叙事策略并学会运用相应的技巧。电视电影的叙事节奏应当比电影要慢一些,但是要快于电视剧。这是因为电视剧虽然与电视电影的收视环境相同,但是电视剧的篇幅要远远大于电视电影,电视剧有足够时间慢慢展开一个故事,而且电视剧是分开播放的,为了让观众可以随时进入剧情,其叙事节奏一定不能过快。电视电影剧本的叙事应该紧凑,环环相扣,张弛有度。剧本首先要用矛盾吸引观众,其后矛盾逐渐升级,但也有缓和,当剧本进行到三分之二时,会达到矛盾的高潮部分,随后矛盾逐渐解决,这种节奏的安排可以说是目前电视电影文学剧本普遍采用的。运用蒙太奇手法控制影片节奏。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来调节影片节奏。剧本所讲述的故事,并不是事无巨细全盘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必须19观众更加相信这个叙事主体所呈现的故事是真实可信的,是不存在主观偏向或隐瞒的。连贯叙事是指沿着一条明确的时间线,将一个故事从开始到结束连续不间断地讲述下来。这种叙事可以以理解为是线性叙事。连贯叙事要求剧本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之间是存在明确的因果逻辑的,观众能很容易地明白故事为何这样发展。此外,剧本讲述的故事必须有一条清晰的时间线,故事是按照这条时间线进行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剧本运用了倒叙和闪回却也同样属于线性叙事。要判断一个故事是否是按照线性时间来讲述的,只要看这个故事的事件是否是被安排于一个观众能够理解的时间顺序之中的即可。在电视电影文学剧本当中,顺序的线性叙事是最常应用的形式。剧本的间离性叙事指的是在故事讲述过程中毫无预兆地突然出现叙事中断,转而去讲述与原本的故事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原本观众正沉浸在故事中,由于这突如其来的中断,会使观众立刻从剧本的故事中抽离出来,使观众与剧本中的故事保持距离,无法彻底融入故事。这样的突然中断,也使剧本的叙事呈现出一种破碎性。剧本中采用这种间离叙事一般是为了拉开观众与剧本故事之间的距离,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观众冷眼旁观故事的发展,才能用理性思考故事中蕴含的思想与意图。间离叙事认为当观众沉浸在故事中时,这种理性的思考是不起作用的。在间离叙事中观众需要参与到故事的建构中去,利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将破碎的叙事重新整合,从而发现暗藏在影片表象之下的深层的涵义。间离叙事调动了观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利用突然打断叙事营造出断裂感和跳跃感是间离叙事重要的方法,这种断裂感和跳跃感也能给观众带来一种观影的快感。
4.悬念设置与情节设计
在电视电影的文学剧本中,要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观众一直观看下去。在剧本的开始,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吸引观众的眼球。只要观众对剧本中设置的悬念感兴趣,就会产生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选择继续观看影片。悬念的设置要精巧恰当。悬念之所以能够吸引观众就是在于观众无法看透悬念,为了寻求答案,才会一直观看下去,如果观众从一开始就看破了悬念,那么自然失去了继续观看的兴趣。在一个剧本中,可以只有一个悬念,也可以存在多个悬念。
只有一个悬念的情况下,悬念是贯穿影片始终的,这就要求这个悬念的设置十分精妙,既可以推动情节发展,也可以一直保持神秘,持续吸引观众。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悬念迟迟未得到解决,也可能会使观众失去耐心,放弃观看。如果是存对故事进行一定的省略,并且也不一定必须严格按照时间线来展现。运用蒙太奇的思维,剧本在故事的时间上,可以在一定的情节点插入闪回等内容,但是在时间改变的时候要对观众进行明确的提醒,防止观众因为时间的改变对故事的叙事产生混乱,这样做的原因是调节故事的叙事节奏。在空间上,编剧要对一些对故事推进没有重要作用的情节进行大胆的省略。有些编剧在写作剧本的时候,总会担心自己叙述的不够详细完整,观众会看不懂,或者忽略重要信息,因此他创作的剧本往往节奏缓慢,十分拖沓,这就是没有利用好合理的省略。其实,现在的观众都有一定的观影经验,对影片具有良好的理解与预见能力,所以,编剧一般不必担心观众看不懂,反而应该担心观众“看得太懂”。剧本中运用空白可以传达具有虚空意味的意境,空白可以构成含蓄意指或模糊象征,体现出电视电影剧本高度的写意性与抽象性。在劇本中,对空白的使用一般是借助于空镜头的运用。在空镜头中不会出现与剧情相关的人物,其内容主要是一些自然景观和客观物品,因此也被称作是“景物镜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也适用于空镜头。空镜头的功能便是将人物的情绪外化,起到一种渲染气氛意境的作用,同时也有控制影片节奏和交待时空背景的功能。
5.事物细节与动作细节
在电视电影中对“细节”把控到位,可以对事物的描写发挥凸显的作用,用影像造型来表现细节是电视电影常用的手法。细节运用得当可以让情节更加生动,让人物更加饱满鲜活,让故事更加触动人心,韵味深长。概括起来,细节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细节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引起观众的共鸡。其二是细节有助于帮助塑造人物性格,深化主题。细节又包括事物细节与动作细节。事物细节包括物件细节、环境细节等。剧本需要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引导观众的思考。编剧通过剧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就蕴含在剧本的细节刻画之中。一个剧本的感人之处往往通过细节表现出来,观众往往会因为某一细节而落泪,这就是由于观众从这一细节中感受到了情感的触动。通过对细节的放大与凸显,可以引导观众对隐藏在细节之后的深刻含义进行思考,也可以从细节之处感悟到。
本论文从电视电影的特征出发,对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的特征、叙事、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在内容与题材,视听思维,叙事策略等方面探寻电视电影剧本创作区别于其它影视艺术形式的特征,并强调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电视电影文学剧本的书写要充分考虑电视电影的电视化特质,要用凝练的故事、性格化的人物取胜,内容与题材要向现实主义靠拢,并要采用适合自身的叙事策略以及叙事技巧。
参考文献:
[1]赵剑兰. 90年代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困境与突围[D].辽宁大学,2015.
[2]轩书选. 地域特色微电影创作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赵秀敏. 张爱玲电影剧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易瑨. 微电影剧本创作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