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近年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全區已有70万贫困群众挪出穷窝。要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后续服务、后续管理问题日益重要。2019年以来,团广西区委推动在全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广西青空间”易地扶贫搬迁点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从服务在校学生、引导青年就业、推动民族团结、稳定移民人心等方面为搬迁贫困户提供了大量帮助,团的组织网络、工作力量、服务项目在青少年身边实现有形化、日常化,“广西青空间”受到广泛认可。
易地搬迁群众搬出来,和城里人一样住上了好房子,但是如果不解决好他们社会教育、身份转变、民族认同、地方融入等问题,易地扶贫搬迁就很难达到可持续目标。“广西青空间”立足实际解决搬迁安置点群众需求痛点、为搬迁青少年提供有效服务的平台,是团组织联系青少年和开展活动的依托、整合各类资源的载体、开展服务青少年工作的阵地。
团广西区委在2019年3月15日出台《共青团广西区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建设“广西青空间”易地扶贫搬迁点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实施方案的通知》(桂青办发〔2019〕10号)指导性文件,作为书记班子“一把手”工程,抓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这个切入口“重拳”打造了共青团扶贫工作品牌项目。每个“广西青空间”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青少年服务平台由所在团县(区、市)书记挂帅,团广西区委、各团市委组成工作小组直接联系。2019年至今,团广西区委在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点打造了130家自治区级和地市级“广西青空间”服务平台,团广西区委本级整合406万元财政资金、募集67万元社会资金示范点项目建设。目前,“广西青空间”覆盖全区有易地搬迁任务的13个地市,平台占据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联系固定志愿服务队伍和青年社会组织2200人,受益青年人数超过12万人。
2019年以来,团广西区委着力加强易地搬迁安置点团组织建设,抓好“广西青空间”与村(社区)团组织的联帮联建、互动共建。2019年10月实现了易地搬迁安置点团组织“应建尽建”。2020年以来,我们积极探索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派团组织第一书记的做法,以团干部和团员为骨干,发掘和组建安置点本地青年工作队伍,发动群众来服务群众。例如,团桂林市委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和团属社团会员单位推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干部担任安置点团组织第一书记,为43名团组织第一书记颁发了聘书,并进行了基层团务知识培训和集体廉政谈话,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第一书记所驻的安置点进行倾斜,指导团组织第一书记厘清“需求清单”“项目清单”“资源清单”,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
广西集“老、少、边、穷”于一身,各地发展极不平衡。为保障“广西青空间”实现日常化、机制化运转,广西共青团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以“团干部+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社工”为基本模式,分门别类设置制度、管理、项目、队伍建设要求。对于南宁、柳州等较发达地区,发挥本地青年社工服务站作用,为“广西青空间”配备专职社工服务人员;对于河池、百色等欠发达地区,重点发挥“西部计划志愿者”力量。由市县团委牵线搭桥,广泛联系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保障安置点服务平台有足够人手和稳定队伍。在工作项目上,从“四点半课堂”“寒暑假培训”以及邻里关怀、生活服务等搬迁群众需求最大的工作开始,逐步推进到创业就业、婚恋交友、社会参与等项目,得到安置点群众广泛好评。
今年,团中央作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的安排,广西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获批示范服务项目,分布在南宁市、柳州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的6个贫困县,覆盖搬迁群众770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297人。目前,6个试点项目均建立稳固服务团队并正常运行,成为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团广西区委明确要求“县县成立青志协、县县都有青创会”,在全力做好易地搬迁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的同时,着力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团组织、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和“广西青空间”服务平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共青团在参与易地扶贫和社区治理中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