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之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在此次事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发展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座谈会召开的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介绍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政策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王立伟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分别介绍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政策有关情况。李建明介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目的就是要解决好青少年的健康发展问题,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李建明表示,《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37项政策措施,其中前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具体体现在:一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申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开齐开足体育课、丰富课余训练竞赛活动、支持学校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提出逐步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等。二是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明确学生体育赛事由教育、体育两部门共同组织,整合两部门现有青少年体育赛事,共同完善相关评价奖励机制等。三是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由教育、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选拔一定比例的优秀运动员进入省队、国家队。
另外五个方面的实施措施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化体校改革。在推动体校改革、丰富体校功能、提高文化教育水平、保障体校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出具体落实举措。二是规范社会体育组织。鼓励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给予税收、场地等政策扶持,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三是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从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任教,体育教师培训和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等方面提出改革要求。四是强化政策保障。围绕体育特长学生升学保障、“一条龙”人才体系建立、场地设施建设利用等方面,提供相关保障措施。五是加强组织实施。从成立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地方积极性和建立联合督导机制等方面,明确工作机制。
据李建明介绍,下一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融合发展开辟青少年教育新路径,以同频共振开创青少年体育新局面。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意见》所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两大价值:一是实现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價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通过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优秀竞技运动员的价值。据其介绍,在座谈会召开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已联合印发《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据了解,在各地大中小学校中,目前中考有体育测试,考试成绩影响学生的高中录取,但高考并没有体育测试。此次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通知》指出,将深化体教融合,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等。这些要求既有利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也有利于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我们知道,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短板,体育教育长期受到忽视与轻视,与此同时,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多年下降。例如近年来大中学校新生军训时,许多地方发生的学生晕倒或死亡事件,皆与学生体质下降有关。此类问题的发生,可以说与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当然,近年来在中央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体育教育开始受到各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中小学生的体质也相应提高,但体育教育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制约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由此也说明了体育教育改革必须实施继续推进的必要。所以,此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党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此次印发的《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不仅有利于积极推动体育教育“全覆盖”,同时也有利于继续补体育教育短板,强体育教育弱项。
当然,在积极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意见精神和通知精神的同时,还要防范一些地方使体育教育沦为“应试体育”。比如此前有研究数据表明,中考体育开始实行后,初三学生的体质是初中各个年级中最好的,高一学生的体质也是高中各个年级中最好的。应试体育让学生体质提升“只能管用一阵子,不能管用一辈子”,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体质提升计划,让体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重视体育教育,不仅要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更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爱上体育运动。如果只是一味增加体育考试成绩的权重,却不能遏制体育应试化,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反倒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所以,要剔除体育教育的功利性,要让“应试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这就需要改变唯分数论,建立健全多元评价体系。从教育部门到学校、家长,都要认识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还要提高体育教育的软硬件基础,比如,提高对中学生体育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加强对校园体育场所、器材的建设投入力度,等等。总之,让体育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才能真正补上学校教育的这块“致命短板”,让体育真正融入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带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未来。
大中小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校园体育竞赛也是如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校园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社会各界包括各级培训机构也加大了校园竞赛活动的开展,以校园足球为例,不仅有教育部门的竞赛,也有体育、共青团等部门以及社会组织、协会组织的赛事。学校也可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依据学校的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适合学校和学生的各类竞赛,如吉尼斯挑战赛、嘉年华活动以及全员运动会等,只有创设人人参与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的体育活动由学生自己做主,并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校园体育竞赛才能真正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
针对让体育真正融入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带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未来这一问题,笔者最近走访得知,山东省自今年开始将全面推开体教融合,体育和教育部门将积极推广依托一所普通学校联办体校的“泰安市岱岳区体校模式”、依托多所普通学校联办体校的“淄博市高青县体校模式”,实现普通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水平和优秀运动员培养质量双提高的目标,推动全省青少年体育再上新水平。今年初,山东省行政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德州、聊城两市体育、教育合并,137个县(市、区)中,有130个设立了教育和体育局。山东省体育和教育部门要求,抢抓行政机构重大改革的历史机遇,市、县体育和教育部门要积极消除体制、机制壁垒,打通青少年学生竞赛、训练、招生选拔等各个环节,充分释放改革紅利,形成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合力。
据了解,山东省教育和体育部门将强力推进与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开展的“一小时交通竞赛圈”改革,通过利用现代化交通便利条件,改革传统比赛观念和组织形式,打造青少年身边的赛事,实现周周有比赛,来提高青少年体育竞赛经费使用效益,达到以赛促训,提高青少年运动员、教练员参赛经验和训练水平,为全国青少年体育竞赛改革提供山东方案。同时还将研究开发、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组织管理平台,从竞赛计划发布、赛事报名、编排、成绩公告、查询等全部实现系统化管理,建立山东青少年竞赛大数据,提高青少年体育竞赛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我们知道,学校体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培育体育氛围。对学校来说,让体育为校园文化增添活力、注入积极元素,是进行学生体质教育和人格完善的必要手段。而体教结合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出运动水平和文化水平“双高”的学生运动员。例如在全运会上获得男子400米冠军,并打破尘封16年全国纪录的郭钟泽,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生运动员,他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边学习边训练,终于在全国赛场一鸣惊人。在过去,体育部门负责培养竞技人才,而教育部门并不承担该职能,由于两个系统培养目标的区别,高水平运动员往往难以从高校中诞生。随着体教融合的逐渐推进,近年来,在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都出现了运动水平居于国内顶尖的学生。
在此过程中,孙杨、傅园慧、谢震业等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入学高校,也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一方面,通过大学教育帮助运动员提高整体素养;另一方面,体育部门为学校提供运动训练方面的支持。不过,目前学校所拥有的体育资源和训练保障与体育系统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运动员成绩无法与专业运动员比肩的重要原因。在体教结合的大背景下,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应各展所长、联合培育人才,在注册、选拔等环节打通教育系统体育人才向职业、专业系统流通的渠道。就更长远的角度而言,如何让体育回归校园、回归教育本源,更值得思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体育、德育、智育互相联系,德智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乃德智之舟,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离开教育,体育的发展基础是不牢固的。发展运动素质不可忽略文化素质,提高竞技能力不能以牺牲文化教育为代价,“以人为本”的终身教育观念应贯彻始终。纵观世界竞技体育强国,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把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建立了完备的培养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体制,使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既能得到文化知识教育,又能根据个人的特长,不失时机地挖掘自身的运动才能,在运动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之,青少年体育一定要回归教育,与教育深度融合。对青少年来说,体育不仅对于体质健康有着打基础的作用,对于师生凝聚力和校园文化建设也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各级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有必要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