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春华 杨小伟 吴媛婷
(兴化市人民医院 江苏 兴化 225700)
急性呼吸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发病率高,可由肺组织病变、呼吸道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等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神经症状、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等,易并发肺型脑病,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致死率极高,加重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多需要呼吸支持,旨在改善其通气功能,既往临床常用的方法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易并发肺炎、肺损伤[2]。本次研究对比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的舒适度,详细的报道见下。
选取2018 年6 月—2020 年4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16例,女性患者共9例;年龄最大的75 岁,年龄最小的54 岁,平均年龄为(57.25±4.14)岁;原发病:肺部感染共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共6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共14 例,女性患者共11 例,年龄最大的74 岁,年龄最小的32 岁,平均年龄为(55.44±4.47)岁;原发病:肺部感染共17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共8 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耐受性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RR(min) CR(min) SaO2(%) PaCO2(mmHg) PaO2(mmHg)观察组 25 20.92±5.58 94.08±13.29 97.16±3.14 43.09±10.12 86.25±16.21对照组 25 24.56±7.08 85.24±18.25 93.15±2.88 43.41±11.25 105.35±31.01 t-2.0189 2.4532 3.4521 0.1057 2.7292 P-0.0491 0.0021 0.0000 0.9162 0.0088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行气管切开患者;(2)存在禁忌症的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
对照组采取无创呼吸机,具体流程为:将无创呼吸机接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调节模式为S/T,设置FiO2的浓度为30%~60%,控制吸气时间为0.8 ~1.2s,将吸气压的初始值设置为10~12cmH2O,呼气压设置为4 ~6cmH2O,呼吸比调节为1:1.5 ~2.0,压力的上升时间设置为0.5 ~1s,随时对参数进行调整,确保目标达到SPO2超过90%。
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疗,具体流程为:应用鼻塞导管和经鼻高流量吸氧仪器进行通气,设置初始流量为20 ~40L/min,温度调节37℃,设置FiO2的浓度为30%~60%,逐步对参数进行调整,确保目标达到SPO2超过90%。
对比两组舒适度、耐受性、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
舒适度的评定标准:参照美国爱荷华大学辅助研究室开发的软件中感受板块设计舒适的图片和文字,协助患者选择“是”和“否”进行回答[3]。
耐受性的评定标准:参照数字评分法,1 分即患者非常满意治疗仪器,2 分即患者不满意治疗仪器,3 分即患者要求将治疗仪器摘除,4分即患者自行摘除治疗仪器,5分即患者拒绝使用,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耐受性越差[4]。
治疗情况的评定标准:指标参照呼吸频率(RR)、心率(CR)、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5]。
并发症情况参照肺炎、鼻黏膜损伤、气胸。
数据经SPSS19.0 软件分析,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经t、χ2检验,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舒适例数为21 例,占比84.0%,高于对照组舒适度占比48.0%;耐受性评分为(1.42±1.05)分,低于对照组的(2.56±1.18)分(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RR 为(20.92±5.58)/min,低于对照组的(24.56±7.08)/min,CR 为(94.08±13.29)/min,高于对照组的(85.24±18.25)/min,SaO2为(97.16±3.14)%,高于对照组的(93.15±2.88)%,PaO2为(86.25±16.21)mmHg,低于对照组的(105.35±31.01)mmHg,P<0.05,见表2。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7.12±6.85)天,短于对照组的(12.48±2.25)天,P<0.05。对照组患者共发生7 例并发症,其中肺炎发生3 例、鼻黏膜损伤发生2 例、气胸发生2 例,发生率为28.0%,观察组患者共发生1 例鼻黏膜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并发症观察组 25 7.12±6.85 1(4.0%)对照组 25 12.48±2.25 7(28.0%)t[χ2] - 3.7170 [5.3571]P-0.0005 0.0206
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例如支气管炎症、重度肺结核、肺血管栓塞、手术创伤和脑血管病变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严重者可致死[6]。
无创呼吸机通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通过恒定压力或容量给予患者呼吸支持,并可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依据患者情况合理控制流速。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无创呼吸机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支持可降低有创气管的插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缩短患者的总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7]。目前,临床无创通气的实施主要通过鼻罩和口鼻面罩,患者常出现不耐受情况的原因是头带不适、饮食受限、进食受限、口鼻面罩过紧等,因此在无创呼吸机的呼吸支持中,需重点关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度[8]。
除无创呼吸机外,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氧疗,实施通过各种面罩或普通鼻导管,由于以上装置的加温能力和湿化能力均有限,限制了供气流速,最大值仅可调节为15L/min,而普通人在安静状态下,其吸气峰流速可达到40L/min,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吸气流速更是高达70L/min,应用常规氧疗方式,易稀释患者的吸入氧气,从而降低了氧浓度[9]。
相较于常规的氧疗方式,高流量氧疗在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可保持氧浓度稳定,防止氧浓度随患者的呼吸状态改变而发生改变,满足患者的自主呼吸需求[10]。在高流量氧疗中,可提供恒定流速气体,最高可达到主动吸气的最大吸气流速,减少患者呼吸道的解剖死腔,开放肺泡,减少患者的吸气阻力,从而降低氧气消耗,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11]。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无创呼吸机,观察组应用高流量氧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舒适度占比高于对照组,耐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与无创呼吸机相比,高流量氧疗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耐受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组的血氧分压、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与无创呼吸机相比,应用高流量氧疗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分析相关数值;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与无创呼吸机相比,高流量氧疗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究其原因,可能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对其面部具有压迫感,导致患者对无创呼吸机的耐受性较低,舒适度不高,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12]。
综上所述,相较于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用以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更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