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
以往我们面对配电线路故障主要采用人工模式来进行处理,但因为此类故障的突发性、分散性,人工很难第一时间对此进行处理,同时难以起到预防故障的作用,所以这一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而智能化技术具有模拟人工逻辑的作用,且可以直接对电力数据读取、可全天候运作,因此将该项技术应用于配电线路故障处理工作中,可直接取代人工模式,促进电力工程维护的质量。
配电线路常见故障有三种,分别为短路性故障、接地性故障、跳闸性故障。下文将对三者进行分析。
(1)短路性故障。短路性故障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巨大的电流,即在这种故障条件下,电源输出的电流瞬时间会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远超常规电流,相应很容易烧毁电路设备,导致配电线路无法继续供电。这种故障的形成原因一般为元器件的老化,这一条件下当元器件与电流接触,其就无法承担电流负荷或电压,导致电流增大,引起短路性故障。
(2)接地性故障。接地是配电线路工程中保护工程安全的关键设施,具有避免多余电流溢出的作用。接地在正常情况下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因此一般不会出现故障,但如果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接地损坏,就代表配电线路内的多余电流失去了控制,涌出后可能导致周边电力设备受损,此类故障即为接地性故障。
(3)跳闸性故障。跳闸本身是配电线路自我保护的动作,即当线路温度过高时就会进行跳闸,以停止电流传输,保障用电安全。但当闸口出现故障时,则代表线路失去了自我保护功能,这时如果线路温度过高就会烧毁线路,引起故障,这即为跳闸性故障。
在配电线路故障处理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主要可以起到三大作用,即全天候运作、故障识别、应急处理。
(1)全天候运作。智能化技术在配电线路故障处理中可以实现全天候运作模式,即只要在有能源支撑、硬件一切正常的条件下,技术系统将无时无刻的对配电线路进行管理、分析。这一条件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较于传统人工模式具有明显优势,即人工模式下,即使采用“轮班制”也会出现管理上的空档,如果在空档出现了某种电力故障,将造成恶劣后果,而智能化技术的全天候运作是没有空档的,因此可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处理故障。此外,现代智能化技术系统设计形式一般采用主、备形式,这种形式下即使主系统无法正常运作,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上继续监管,保障了全天候运作的可靠性。
(2)故障识别。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配电线路常见故障有很多中,人工模式下需要工作人员在现场进行停电检查才能识别故障,整个过程十分漫长。但在智能化技术条件下,其可以实时对线路进行监管,获取其运作信息,相应根据信息可以识别线路当前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属于不正常状态,会依照智能逻辑对信息特征进行识别,最终确认故障类型,为人工后续处理提供了便捷。
(3)应急处理。因为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一旦出现,就必须由人工前往实地处理,所以在工作人员还未到达现场时,故障可能会持续恶化。就这一点,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起到应急处理,即当技术系统确认故障类型之后会尝试性的修复故障,如果修复失败则会调动周边应急设施来停止配电线路运作,以免故障恶化。
智能化技术在配电线路故障处理中的运用方法可分为三个步骤,即传感器安置、信号传输通道设置、终端配置。下文将对各步骤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传感器安置。传感器是获取配电线路信息的重要设施,只有在传感器基础上,智能化技术系统才能得到相关信息,因此该项技术运用第一步就是安置传感器。传感器安置中首先要根据监测需求来选择对应传感器,其次将传感器安置在配电线路的相关节点上即可。
(2)信号传输通道设置。为了将传感器的信息传输给终端,需要设置对应的信号传输通道。首先需要在传感器与重点之间建立信号发射、接收设备,实现两者信息交互,其次在传输通道内要设置一个换能器,可以将传感器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供重点设备读取。
(3)终端配置。终端主要由技术系统与终端设备组成,在技术系统上主要进行功能配置,例如信息趋势图生成功能、智能逻辑设置、自动预警功能。这一条件下,将系统与人工终端设备连接,使人工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配电线路状态进行监管,同时当系统确认故障,并启动应急处理措施时,可以通过自动预警功能通知人工尽快处理。
综上,配电线路故障种类繁多,如果不尽快处理将给用户带来损失与困扰,因此建议采用智能化技术来取代人工对配电线路故障进行处理。就这一点,本文对常见的配电线路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智能化技术运用作用与方法,实现了配电线路故障处理智能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