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明
(大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33)
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要想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相关人员就必须按照施工项目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安全管理内容以及相应的管理标准。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责任落空是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施工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并没有严格遵守和落实,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主要在于企业负责人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其上升到企业整体安全的高度。
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会受到传统施工安全管理理念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是施工的进度而忽略了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建筑工人的操作不急于规范化管理,导致建筑的质量出现了问题,影响施工的进度。大部分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管理费用,并不会选择专业的人员来进行充分的管理,没有安排制定的人员去进行定时间的检查与监督,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施工管理观念,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而不断形成正确的安全生产意识。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自身的岗位职责,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制定对应的安全措施,为后期安全管理工作中提供管理依据,提升安全执法能力;另一方面落实施工主体安全责任制,让各部门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
1)安全技术升级,所谓安全技术升级,就是结合建筑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从专业的角度完善安全防护体系,采用防控的手段消灭各种安全风险于萌芽之中。不仅要重视施工人员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设,改善施工现场、施工生活区域的安全卫生环境,避免施工人员因为身体、心理等因素影响发生安全事故。
2)信息化应用,科学技术的革新,使得信息化、计算机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采用信息化技术所构建的安全管理体系,也更符合新时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要求。为管理人员提供整个建筑施工所需的各种信息,通过施工动态模拟 (如图1所示)和动态监测技术识别潜在的危险源,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有序。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立安全监管部门,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全面化动态管理效果。但为了更好地体现安全监管部门设立的可行性和实效性,还需要对原有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充分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施工要求、发展目标等方面进行考虑。
建筑工程一般都是比较大型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耗费许多的人力物力资源,施工单位应该根据建筑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施工的进度,还能够防止出现加班等情况。施工人员进行长时间的作业之后身体必定会劳累,这样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大大的增加施工事故的出现。所以施工单位要合理的安排工期,对各个区域的施工内容进行详细的规划,对施工的现场进行严格的把控,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实时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进行及时上报,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处理。施工单位自身要加强安全的防护,对事故的危害进行深入了解,加强安全事故策略的有效实施力度。
要想提高安全管理模式的质量,施工单位就必须增强安全隐患的整改力度,一方面需要定期检查施工的具体情况,具体包括保卫、安全施工模式以及消防通道等,如果出现安全隐患还要及时的对其进行更正;一方面还要分析工程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害性大的安全问题,并做到安全防护工作,针对危险源来说,还要派遣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出现问题;另外,还要对一些专项设备,例如临时用电系统、起重设备等,要进行专门的管理。
建筑施工是发生安全事故较多的场所,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还会阻碍建筑施工进度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制定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并保证该制度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提高我国整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快速有效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