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洋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纵观近二十年的世界教育改革,各个国家都提出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的提问上,教师应该主动邀请消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引导、启发和鼓励,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而不是让学困生陪着学优生走过场。众所周知,芬兰是基础教育做的较好的一个国家,在芬兰的课堂上,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教师教学提问的智慧,让学困生积极参与的态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研习[1]。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来改善学习和思维是一种得到研究和很多美国前沿教育学者所支持的方法,美国课堂崇尚人性化,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但在课堂上实践有效提问方法时会遇到各种障碍,比如教师本能的抗拒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平时除了上课之外还要应付上级很多检查,工作任务较重、备课时间少、激励体制不完善等这导致真正的高效提问方式很难真正发生,实现真正的高效提问课堂需要教师们克服重重障碍努力做出改变[2]。
1.1 提问技巧在高中物理学困生教学中的应用。一些物理老师讲题的时候,一些过程自己觉得简单,就跳到下一步[3],殊不知,由于学困生基础知识薄弱,那些学困生已经在云里雾里了。面对学困生,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要符合学困生的认知特点,不能跳步。教师可以把思维链条长的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短的思维链条,让学生更容易做出来,增加学困生自信心。在我任教的课堂上,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某质量为1100kg的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当达到100km/h的速度时关闭发动机,经过70 s停下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重新起步加速时牵引力为2000 N,产生的加速度应为多大?假定行驶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不变.
当我直接问,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大,学困生们会比较迷茫,当我问汽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是多大
生答:由运动学公式,代入已知量即可求得加速度
接着,我又提问,知道了汽车的加速度,如何求汽车受到的阻力呢,此时学困生回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阻力,教师又问,那你怎么知道公式中的合力F就是汽车受到的阻力,
学生答:受力分析可以得到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分析,我发现学困生面多一道物理题时,很难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相应问题,也就是很难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原因是题目并不是很直接的知道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思维链条有点长,但是当我们把题目中给的物理过程分析清楚,把思维链条长的题分解成一个一个短的思维链条,找到物理过程对应的物理公式,求得所能求得的物理量,问题就会变的简单很多。另外,还要给学困生明确物理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乱套公式。
对于第二问 我直接提问汽车产生的加速度是多大,学生还是比较迷茫,但是当我问当汽车有牵引力时,汽车受到的合力是多大。
生答:牵引力减阻力
教师又问,此时你能求出来车的加速度了吗?
生答可以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得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题的解题方法,让学困生明确解题思路,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从学困生回答的情况来看,只要我们物理教师引导到位,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学困生也可以把物理学好[4]。
可是如何运用提问技巧诱导、启发学困生学习物理非常重要。根据布鲁姆的分类方法,组成认知过程维度可分为六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教师根据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开发除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记忆之外的更高认知水平的问题,促进学生物理学科认知水平的提高。优质提问的提出,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突发出来的灵感,而是教师仔细研究学困生认知思维和学困生学习习惯之后生成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困生进行更高层次的认知。
研究表明,处于所有能力水平的学生,如果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指导,都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思考。关键是提供给学生结构化的学习机会,能够带领他们经历与较高认知水平 相关的所有步骤。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优质问题的呈现,和带领学困生思考需要思考的每个环节至关重要。优质的问题是清晰的,表述是简明的,可以帮助学困生进行各个认知水平的思考[5]。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在吃食物时消化液的流量变化时发现,还没喂食,狗看到盆子就会分泌唾液,他及同事对这一现象感到惊奇。后来,他认真研究了这一现象,起初狗在听到铃铛声时并不分泌唾液,看到食物才会分泌唾液,但是在喂食物几秒钟前让狗听到铃铛响声,反复若干次后,当不给狗喂食物,只让狗听到铃铛声时,狗依然会分泌唾液,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并不是天生就会的,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才产生的现象。根据条件反射现象,巴甫洛夫提出了五个定律,即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笔者将以上五个定律应用在物理教学中,收到不错效果[6]。
学困生根深蒂固的学习思维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率,而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并开辟了一条通往认知学的道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为解决学困生的学习思维提供了一个思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建立一个个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如何打破原来的条件反射建构一个新的条件反射非常重要,新的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学生新的学习思维也就形成,改变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学困生物理学习成绩也会飞快提升。在高中物理学中,由于学生受生活现象和经验的干扰,对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了片面的认识,导致运用物理规律时出现错误,有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会有意识纠正过来,而另一些学生,对自己的错误纠正起来相当困难,这些学生因为跳不出自己思维的限制,总是按照老方法反复出错,最终成为学困生。要想改变学困生的物理思维现状,教师必须下大功夫,认真研究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现状,采取低起点,小步走的战略,从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抓起,课前提问,当堂批改和反馈,让学困生有错必纠,重复抄写概念3-5遍,小组长检查过关,然后物理教师给学困生讲解典型例题的解题方法,并把解题方法总结成笔记,再找同类题型,让学生把解题方法反复代入,强化,小组长检查过关,结对帮扶,确保每个学困生掌握物理知识和方法,直至学困生形成条件反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物理思维方法。比如笔者在讲解电路动态分析问题中,很多学生都喜欢先入为主,凭感觉,凭经验解题,没有固定的判断方法或者根据串反并同的原理,忽视物理学电学中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方法。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电学知识,我先让学生记忆电学中基本的物理知识,欧姆定律内容,串并联电路中总电阻随电阻变化的规律,再根据具体的典型例题给学生分析电路动态分析题目的解题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清楚电路连接方式,依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内+U外,一看 R总的变化,二看I总的变化,三看U内,四看U外,五看干路上定值电阻R的电压,六看支路上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让学困生把总结的解题方法记忆熟练,给小组长过关,掌握解题步骤。再找同类型的电路动态分析题让学困生熟练掌握。通过多次这样的练习,让学困生明确自己解题方法的不足,让学困生明白掌握正确解题方法的必要性,改变原来旧的思维模式,运用新的解题方法,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物理题的各种题型都有相应的解题方法,需要物理教师给学困生总结,让学困生记忆解题方法,打破旧的条件反射,反复熟练运用物理规律,形成新的条件反射,突破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