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敏
(福建省泉州市平潭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绘本《我妈妈》作者是英国的安东尼·布朗,他不仅故事写得特别好,图画也画得一级棒,曾经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大奖,作者将印象中的妈妈用儿童化的语言让穿着花睡袍踩着粉拖鞋的妈妈显得极具亲切感,把这个“真的很棒”的妈妈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孩子们懂得了妈妈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深深地爱着我们。
语文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应:“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并乐于与人交流。”而实际上很多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大,阅读童话、寓言、故事等还是有难度的,绘本则是个很好的过渡,它图文结合的特点给低年级孩子在阅读的难度上降低了不少,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图画书。但有些老师觉得绘本太过简单了,让学生自己看书却不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致使绘本阅读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图文结合读绘本,在习得一定方法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迁移学法呢?如何引导学生对认知结果进行巩固甚至再创造呢?怎样使学生进入更积极的思考状态进行学习呢?接下来笔者就结合绘本《我妈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来谈谈:
低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读图及想象的能力,并且掌了一定的阅读绘本中文字的方法,绘本可以说是低段孩子阅读的最理想的读物之一。但是需要学生把平常的生活经验结合到绘本阅读中,这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
笔者通过欣赏绘本《我妈妈》中的几幅精彩的图片来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样联系生活实际读绘本。先出示图文“她的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结合图中的文字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你们的妈妈有没有像狮子一样凶猛地吼过你?用上“当我……时,妈妈会……”这个句式来说。孩子们聊到凶巴巴的妈妈时似乎都很有同感,有无数条罪状要诉:“当我学习不认真时,和同学闹矛盾时,考试不理想时,被老师批评时……妈妈都会像狮子一样凶猛地吼我。”笔者充当忠实的倾听者并引导思考:尽管如此,作者却还是说:“我妈妈真的、真的很棒!”这是为什么呢?话锋一转孩子们若有所思,你一言我一语,顺水推舟便总结出了:严厉也是另外一种爱。
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读绘本这个要点,笔者进行了学法迁移。出示图文:“我妈妈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他能让所有的东西都长得很好。”(1)用刚才的方法仔细观察这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2)释义绿手指:绿手指代表种什么都能活的人;看,一盆盆花都开得很鲜艳;种出了一盆爱心一样的花儿;让睡袍上的花都冒了出来,还爬到了头上;身后还有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花朵;有纽扣有鱼有茶杯有水果。(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这么能干的妈妈除了能让这些花草长得好之外,还有可能让什么长得特别好呢?(4)生七嘴八舌地讨论。(5)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是呀,妈妈一定也能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得特别好,帮一家人把衣食住行安排得井井有条。
再如:讲到“我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
师:妈妈变成什么了?
生:厨师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头戴厨师帽,身上还穿着围裙呢!
师:你觉得妈妈的厨艺如何?你从哪儿看出来?
生: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蛋糕呢!看着都流口水了……
师:难道妈妈只会做蛋糕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妈妈在平常的生活中还会做出哪些好吃的?
生:周末放假在家里,妈妈会做可乐鸡翅。
师:你有这么能干的妈妈真幸福。
生:我生日时妈妈会做蛋糕和礼物给我。
师:我看到你脸上已经露出幸福的微笑了。
生:过年过节时,妈妈会做一大桌美味佳肴。
师:要是这些美食就摆在我们面前那该多好呀!
师:所以安东尼说:“我妈妈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
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 图文并茂的绘本总是契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能给老师和学生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还能在作品原有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大胆想象积极补充,从而获得多样化的阅读感受。基于这一要点,笔者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2.1 (1)出示图文: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她像猫咪一样温柔;有时候又像犀牛一样强悍。
(2)轻声读,你发现了什么?
(3)接下来就要用上我们图文结合读绘本的第二个方法了——边读边猜想象读。
(4)句式训练:安东尼的妈妈还有可能像什么一样呢?用“像……一样……”这个句式来说。
(5)学生自由猜想,教师相机引导生自由发言:妈妈像大床一样舒适;妈妈像蜜蜂一样勤劳;像老虎一样凶猛;像小兔子一样活泼可爱;像睡莲姑姑一样善良;像百灵鸟一样能歌善舞;像孔雀一样漂亮……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抓住文中的“像……一样……”的句式发挥想象练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读绘本、学表达、拓思维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对边读边猜想象读这种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笔者安排了如下学法迁移训练:
2.2 出示图文:还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师:妈妈很强壮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一次性提那么多东西,不仅每只手提好几袋,就连腋下也不放过,夹了好多东西,表情却很轻松,背依然挺得那么直……
师:哦,在安东尼眼里,妈妈是?
生: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师:用上刚才的方法来猜猜,这幅图上强壮的妈妈手上的袋子里有可能装着些什么呢?(学生自由猜)
生(七嘴八舌地):我最喜欢的玩具、好吃的、饮料、牛奶、学习用品、菜、衣服……
师:所以他不由地夸妈妈……
生:我妈妈真的很棒!
师:谁也来夸夸(读)……
创设情境体验读的方法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更易于表达出真情实感。笔者在执教绘本《我妈妈》时,努力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入生活的情境中去发现绘本中藏着的秘密。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孩子们体验着读可以丰富主体阅读绘本的感受。
3.1 课件出示图文:她也是一个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是把我变得很开心。
师:放学回家,我和同桌因为一块橡皮擦闹了别扭,回到家,我推开门一看,看到妈妈像仙子一样,你的心情会这么样啊?
生:顿时开心了许多,把不开心的事给忘了。
师:上次期中考结束我满心欢喜,本以为能够考100分,结果卷子发下来才知道由于粗心漏做了一大题,才考90分,心里可不是滋味了,回到家看到这么一个可爱的妈妈你会感觉怎样啊?
生:开心多了,下次要更细心。
师:这么可爱的妈妈我们一起来夸夸她好吗?
生(齐读):“她也是一个好心的仙子,我难过时,总是把我变得很开心。”
在情境中学生轻而易举地就感受到了作者笔下的“好心的仙子”是怎样的,为了强化学生对“创设情境体验读”的认知,笔者再次做了如下迁移:
3.2 出示图文:我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还像沙发一样舒适……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安东尼说这沙发像妈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这个沙发是妈妈?
生:沙发垫就是妈妈的睡袍、沙发下还垫着妈妈的鞋子……
师(再创设情境):想象一下你上了一天的课好累,一回到家就坐在软软的沙发上而不是硬硬的板凳上,那会是什么感觉?
生:好舒服呀!
师:所以说妈妈还像……
生:沙发一样舒适……
绘本里的图片就是图画书的生命,绘本虽然看起来简单易懂,实则暗藏着作者十分细腻的心思,他们常常在许多图片和文字中都埋伏下许许多多的共同小秘密,教者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的细节,用心去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观察细节用心读也就对绘本的情感体验进行了升华。
在读完整本绘本《我妈妈》后,笔者整理出绘本中所有含有爱心的图片,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老师看看谁有火眼金睛,能够发现有一样重要的东西藏在图片里面,是什么?”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图片都藏着一个爱心,有的在妈妈的杯子里,有的在妈妈捧着的花盆中,还有的在妈妈的鼻子上……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些图片里面都有‘爱心’?‘爱心’代表了什么?”“代表着妈妈那无处不在的爱”,“代表着我们也很爱妈妈” 。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绘本里“我”和妈妈之间那美好的感情,那深深的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样层层推进,也就加深了学生对《我妈妈》的理解,感受绘本所传达出的快乐与爱意。文末的这句“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孩子们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
课末笔者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迁移拓展,引导学生用上课上所学方法读一读老师推荐的相关绘本,笔者是这样引导的:安东尼也特别爱他的爸爸,也写了一本《我爸爸》送给爸爸,这本书也很有趣,每一幅画里都藏着一个小太阳,同学们回去用上我们今天阅读绘本的方法好好读读,看看在这个爸爸身上又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相信在《我爸爸》、《我妈妈》的对比迁移阅读中,孩子们定能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丰富孩子的情感。
基于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的目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提出了以上阅读绘本的重要方法。我们老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多引导学生理解何谓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在平常的实践中慢慢地体会到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和书本中的图文结合在一起。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绘本且有一定的阅读量,学习了之后多用类似的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认知后再进行方法迁移。
品读绘本的方法当然远不止这些,等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启了大量阅读新阶段之后又应该掌握新的阅读绘本的方法,比如读写结合读绘本,大胆质疑提问题等。好的绘本值得我们反复多遍阅读,低段读过中段甚至高段时运用不同策略还可以反复阅读。总之,绘本阅读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认知到迁移,是从“学”到“用”紧密相连的过程,是在实践中深化认知,在反复实践中,迁移认知并达到熟练运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继续践行“认知-迁移”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