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峰
(安徽兆祥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施工质量是影响水利工程的应用效果和应用安全关键因素,而对其施工进行高水平的质量检验与检测管理则是提升其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当前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和检测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对其缺陷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举措,方可实现水利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检验方面虽然早已制定相关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质量检验实施中,其标准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并不理想,未能达到预期,该标准与实际施工情况之间往往适配性较低,故而使该标准可操行性不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水利施工其特点也存在诸多差异,但当前检验方法与标准过于单一,在实际施工质量检验中难以被落实。
施工质量检测方面,未能实现精细化管理是其明显弊端之一,粗放的管理造成检测水准存在波动性特征,且在部分水利工程的相关检测管理中,工程建设目标并未成为检测管理工作的重要衡量依据,检测管理工作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密切性不足。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除了必要的设备以外,其主要执行者为检测人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对工程的质量检测水平会造成直接影响。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中,检测人员的队伍建设稍显不足,其检测水准与检测流程的规范性皆未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要求。部分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应用存在欠缺,还有一些检测人员存在主观意识方面的不足[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是对细节有较高要求的工作,配套的监督机制对其工作具体执行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但部分工程中缺少完全的检验监督机制,存在其监督框架不科学或者监督机制灵活性不足的情况。因为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故而水利施工质量检测无法得到全面监督,检测人员责任意识不足,甚至存在检测实施中态度消极、敷衍的情况。
1)以工程实际为依据,水利工程因建设目的不同,其在功能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工程类别对于相关的质量参数要求也千差万别。在制定检验标准时,应以水利工程的应用目的为基本出发点,制定符合工程功能要求的标准,以切合水利工程项目实际为基本原则。2)大类别清晰,小标准细化。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即为其建设原材料,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其涉及的原材料类别无论是材质还是规模皆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材料应用标准时,在宏观类别区分上应具有明确标准,对于小标准也应有细化规定,保证材料检测有据可循。3)与工程目的保持一致性,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应以工程目的为前提,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其功能应符合工程目标要求,只有实现该目的,其标准才具有执行意义。
1)资源配置方面:为实现良好的施工质量检验效果,应构建科学的检测工作执行框架,依据框架进行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的检测工作,并对施工质量检测所需的检测人员和设备进行合理安排,还应设置合理的质量检测时间,并应设计突发情况预案,实现科学调配。
2)检测人员方面:应从主观建设与客观督促双方面着手,提升检测人员的检测实施水准,采取明确的检测职责划分策略,将检测中每一环节的责任都进行制度化体现,将检测质量与检测人员的薪酬以及相关福利紧密相连,使其主动提升检测水准。
3)检测流程方面:应设置系统化的检测流程,明确每一步骤的检测标准,并在水利工程的实际检测中进行规范化执行,将施工质量检测的宏观建设与微观把控结合起来,全方位加强检测流程控制,应保证检测执行过程的秩序性,保证其高质、高效进行。
检测人员的实际检测技术水平与其主观工作态度,都是影响其检测准确性的因素,应加强检测人员的检测素质,对其进行主观引导与客观上的检测技术提升。检测技术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随着科技进步而被不断优化,检测人员若不能追随技术进步的脚步,便无法适应检测工作要求。单位也应投入必要经费,对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技能培训。
必要的监督机制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对监督工作可起到规范以及框架指导作用。监督部门应发挥其在水利施工质量检测中的应有作用,做到宏观监督,保证检测工作规范推进,高质量落实。在监督执行时,应将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机制综合运用,增强检测管理的危机意识,还应做到由点到面的全面监督,避免粗放式监督检查,以防止细节问题被忽略。水利工程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工程,其施工质量检验检测工作中应做到细致无遗漏,以保证工程以高水平完成施工,未来可以高质量发挥其作用[2]。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和检测管理水平提升不仅对水利工程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应制定符合要求的检验标准,完善相关监督机制,培养具有优秀检验检测管理水平的人员,并保证检验标准被切实执行,以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