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凯
南昌市青山湖区水利局 江西南昌 330029
青山湖区地处江西省南昌市城区东郊,位于赣抚平原尾闾,是南昌城的发源地,原为南昌市郊区,2020 年6 月更名为青山湖区。青山湖区下辖湖坊、塘山、京东、罗家4 个镇、上海路、青山路、南钢、站东4 个街道和青山湖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 个省级工业园区。区内现有60 个行政村,118 个社区居委会,18 个家委会,235 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27.6km2,户籍人口43.94 万人,登记流动人口4.9 万人。青山湖区昌东大道以西、解放路以北、洪都大道以东以及富大有路以南属建成区,其它片区属城乡结合部,农业人口13.27 万人。
青山湖区城镇供水由江西洪城水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三大水厂负责,区域属集团供水昌南分片。该分片包含三座已建水厂(青云水厂、朝阳水厂、下正街水厂)和一处在建水厂(城北水厂)。青云水厂一期于1990 年10 月开工建设,1993 年10 月正式投产,供水规模20 万m3/d。后经过二、三期扩容,供水能力增加到60 万m3/d。朝阳水厂供水规模30 万m3/d。下正街水厂供水规模10 万m3/d。城北水厂一期于2012 年11 月开工建设,2017 年9 月初工程试运行。一期供水规模10 万m3/d。二期于2020 年4 月开建,供水规模10 万m3/d。扩建后城北水厂供水规模为20m3/d。四大水厂供水规模合计110 万m3/d。青山湖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建13 处,包括分散式2 处、集中式2 处和管网延伸9 处。
改革开放以来,青山湖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区居民吃、穿、用方面生活物资极为丰富,相比较而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各方面条件不如城镇,特别是农村人饮水不安全、水量不足、用水不方便等问题且长期得不到改善,困扰不堪,影响农村居民身心健康[1]。2019 年水利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 “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对新形势下农村饮水安全程巩固提升工程提出新的要求。青山湖区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有以下特点:
2005 年中央提出实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拟用15 左右时间通过各种工程措施逐步解决农村地区高氟水、高砷水、水质不达标、用水不方便等问题,彻底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提高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水平。
2005 至2007 年间青山湖区政府建成4 处饮水安全工程。其中2 处分散式供水(抽取地下水至房屋顶部水箱,利用屋顶与地面水位差自给供水,满足家庭用水要求。缺点:水质不达标)。如:慈母村邹家分散式供水工程、板溪李村分散式供水工程。2 处集中式供水(抽取地下水,利用锰砂过滤、变频加压的方式配送至用水户。缺点:滤芯更换、电费消耗、管理人员工资、后期管理维护费用大,工程运行难以维继)。如:板溪村东湖集中供水式工程、慈母李家集中式供水工程,以上工程暂时解决4 村饮水不方便问题,水质难以达标,工程难持久。农村供水工程中保障不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集中式供水工程规模小、水处理工艺简单、运行维护费用高、水费收缴难、管理维护不到位,工程难以长期发挥效益;第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弱,农村水利事业对全区的GDP 贡献极为有限,本级财政在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十分有限,导致已建工程设施得不到修复,自然而然会加快老化、失修、报废;第三,城区供水主管基础设施未覆盖到位,农村居民难以承担管网延伸后自来水安装的费用(2012 年板溪村分摊安装费用估算为12000 元/ 户)。农村供水难以保障,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原因主要有:第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高铁东站、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业等进驻农村,城市建设各行业间规划冲突越来越明显,导致已建成供水工程面临拆解的境地。第二,不当人为操作,损毁、破坏供水设备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板溪村集中式集中工程,因技术人员不当,加压变频设备换了又换,缩短了工程报废周期。第三、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使用频率高,水泵损坏效率较高,水箱老化水箱更新换代快,缩短了工程效益[2]。
青山湖区农村地下水污染由简单化、专门化向复杂化、综合化转变,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生产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和使用化肥和剧毒农药等,尽管区内水资源丰富,但不同程度被污染,有水难用的局面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1).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水环境保护意识差,生活垃圾、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地下水。据估计,全区76.24km 主要排灌渠道,流经农村生活区长度达28.97km,倾倒排入河道的生产、生活垃圾,对地下水源水质影响较大。
(2)大量剧毒农药、化肥流入田间,间接污染地下水。据亩均用药估算,赣抚平原2667hm2 灌溉田亩,全年农药和化肥的喷洒数量约在800 吨以上,剧毒农药和大量化肥的使用,引发水体富营养化、毒性加剧、发黑发臭、厌氧生物繁殖、水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水生态环境问题,污染地下水水质。
早期所建的分散式或集中式供水工程无论在工程效益的发挥、管护、水质保障方面均存在不足,与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匹配,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高涨的日常生活、生产用水需求。具体对策如下: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供水发展的客观需求,应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制订优势行业反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不遗余力地推进城市管网延伸工程,提升供水保障能力。主要措施有:
(1)推行区域优势行业反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建设的政策。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资金投资配套比例,夯实农村自来水供水管网设施基础,增强供水能力,增加供水受益范围,保障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生产和农村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取供水要求。
(2)及时把握当前国家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改造机遇,对区内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实行统一规划,调整布局,适合更新管网延伸的进行延伸,需要增效扩容的进行增效扩容,可以废弃的坚决废弃。
(3)大力宣传节水用水知识,鼓励农村大居民饮用水质有保障的城镇自来水,不提倡打井抽取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
建设适应青山湖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必须规划布局好城市和乡村间的供水布局。要现有的青云水厂、下正街水厂、朝阳水厂及输配水管网进行优化、疏通。同时加快城北水厂主管网的接入事宜的沟通协调工作,提升区内末梢水压力,补齐行业短板。具体措施有:
(1)自然资源局、水利、农业、住建、生态环境等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在土地规划利用方面制定出一套土地资源集约、城乡供水建设布局合理、供用水的体系。
(2)做好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已建工程的效益。镇、村应做好农村居民用水安全的宣传教育,改变他们长期以来饮用不安全地下水习惯,改而饮用水质有保障的城镇自来水。
(3)积极缴纳费水费,自来水厂是企业化管理。水厂在取水、制水、消毒、配送过程中有成本发生,农村用水户应及时缴纳水费,维系企业正常的运转开支,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通过完善制度、加大日常节水知识宣传、行政处罚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具体措施有:
(1)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为抓手,审查拟建项目的涉水事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潜在可能严重威胁和破坏地下水环境的施工方式和企业行为,坚决不予立项或投产,从源头扎紧水污染治理第一关。
(2)建立和完善排污许可制度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地下水环境污染。
(3)利用各种媒介对流域周边居民进行节约、保护水资源知识宣传,并设立警示标语,杜绝水源保护区内倾倒垃圾和种植农作物的行为,减少人为活动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4)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耕种作物,防治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5)加大对违规企业和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可寻求公安、工商、税务、新闻机构等部门的介入,对违法排污的企事业单位从严处置,并曝光其违法违规行为,震慑破坏饮用水源的不法分子。
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民心工程,建设实施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是实现青山湖区农村脱贫攻坚重要战役,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是提升广大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3]。青山湖区现有的分散式、集中式供水工程难以长期发挥效益,后期管理维护更是纸上谈兵。青山湖区只有依托洪城水业旗下水厂和城市管网布局,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城镇供水管网延伸至农村的模式,才能持续、稳定、高效地发挥农村供水工程效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