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辉
(山东熙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烟台 264000)
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实施的重要依据。企业不够重视管理,在制度的构建与完善上存在很大不足,使得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众多状况,导致施工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施工进度被拖慢。同时,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不畅,导致管理工作在开展中存在较多的阻碍,无法发挥出管理的价值。
项目的质量是电力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赶进度、节省成本,会不顾工程项目的质量,造成施工出现各种安全问题,既影响了施工的质量,也拖慢了施工进度。同时,个别施工人员的素质不足,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导致施工问题频发。
电力工程项目就其本身特性而言,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具体性的工程,所用在施工过程就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不对其进行及时的解决,就可以造成安全事故,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经济损失。所以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中都要重视对安全管理,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有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从而留下安全隐患或者造成事故。
精细化管理制度能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也有助于保障施工的质量与进度。在具体的建立与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中,先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进行,并且应该设置有标准制度的管理部门,承担施工中的监督与管理工作,约束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另外,要在制度中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具体职责,确立发展目标,使每一个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具备责任心,保证施工的质量。
为配合电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传统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制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主要是优化电力企业的内部结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企业应该系统性安排项目计划。包括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年计划等。其中,日计划主要包括每日工作安排,周计划需要增加总结和汇总,同时,制定计划后,需要及时进行系统导入,方便企业其他员工能够及时查看,了解工作安排,其次,还需要做好工作安排的激活、取消和变更。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增加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实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能更好的的应对项目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从而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 做好施工前的质量控制,设计工作是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做好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才能展开后续的施工建设。需要不断提高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做好规划勘察工作。然后展开设计工作,并且加强与技术人员、造价人员、施工人员的沟通交流,促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2) 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需要从四个方面分析。①需要做好人员控制。要求选聘资深经验丰富,工作能力高强的施工人员,并且做好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质;②需要做好材料与机械设备控制。对施工材料,要求选派工作能力高强的采购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要求厂商出示相关资料信息。然后全程跟随运输,到现场后做好数量清点与质量审核。还要选派专业管理人员,做好材料的领用记录。对机械设备,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积极参与教育培训。还要加强与专业维修单位的合作,做好机械设备的运检养护,保障机械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的运行状态;③需要做好施工技术控制。要鼓励施工人员积极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施工技术,严格遵循施工流程,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质量;④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控制。要做好施工现场的生活区域、施工区域等划分,并且设立相应的警示牌,严禁无关人员随意进出,严禁吸烟、酗酒、追逐打闹等。
3) 做好施工后的质量管理,施工后的质量管理也为验收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①需要制定严格的验收制度,要求验收人员严格遵循,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杜绝徇私舞弊现象;②要成立专业的验收部门,选派综合能力高强的验收人员,并且借助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认真核实施工资料;③要制定应急预案与解决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上报,并且做好记录,保障整个验收资料的完整。
安全问题是电力工程建设需要重视的关键问题,一旦在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对施工的进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且会对企业的社会效益造成不良影响。加强工程安全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利用宣传标语以及培训工作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通过对我国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在尚存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并给出具体的应用措施,从而为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