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峻
(浙江绿城利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百废待兴,一系列受到损坏的建筑都有待于恢复重建。在建筑人员的努力之下,被破坏的建筑得以恢复原貌,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北京儿童医院、北京百货大楼成为当时独具代表性的地标性建筑物。建筑人员通过一系列建筑手法与建筑技巧的运用,突破了经济物资条件的限制,通过细节的把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了民族的传统文化特色。通过不断地创新,避免了简单的模仿,凸显了建筑的色彩与意蕴。飞檐、青砖、水刷石、额枋、雀替、中国传统图腾纹理的应用,最大限度的凸显了中国的本土化特色。
环境主要包含了历史、自然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因素。现代建筑的设计需要灵感才能实现,而环境正是人们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是限制人们思维的一个方面。现代建筑在确定设计方案的时候,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建筑与环境所存在的联系,只有深入地了解了内在的联系,才能够以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出更加符合本土化风格的建筑形式。现代化的社会中更加应该注意将自然、人文等融入建筑设计中,从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还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更加全面的展现出本土化的特点。
本土文化符号是传统建筑文化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设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和最突出的文化元素。但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了寻求不同时代文化特征的融合,会对本土文化符号进行概括、提炼和精修,在保留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增添地方特色,然后重新塑造,实现本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同时,还可完善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突出内涵。此外,在建筑设计领域,应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目的,不能仅依靠设计的复古性特征和传统元素符号的重叠来达到目的,而是要全面体现本土文化符号的引申含义和艺术价值,只有切实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才能进一步强化现代建筑设计效果,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
从专业角度来说,形制的本质就是形式上的模式,也就是指建筑物宏观上的物理构造形式和外形特征,与本土文化符号类似,都是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为推进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寻求传统形制与现代思想理念的有机结合,实现重新演化、拼接和处理,在保留本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全新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现代建筑中,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高度融合。
在传统建筑文化中,色彩的搭配既是突出元素特征的载体,又是彰显整体建筑风格的表现手段。传统颜色多以黄、白、赤、青、黑等常用色彩为主,如紫禁城的朱楼绿阁、苏州园林的白墙青瓦、徽派建筑的白灰色搭配等。根据传统建筑色彩搭配可知,建筑装饰色彩的选用更加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由此,将传统色彩重新排列组合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可进一步强化实际设计效果。
随着建筑行业与建筑艺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越发的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注重整体空间系统的维系,在生态建筑理念的引领作用下,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人类生产生活的协调与平衡。“冰冷建筑”、“世界风格”现象的产生正是现代建筑过程中人的情感与工业文明之间不相平衡造成的。为此在中国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人类情感与工业文明之间的相互平衡,要充分的分析中国传统礼教中的人文精华,并结合西方先进的现代化建筑理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兼收并蓄,推陈出新。注重区分建筑设计的差异化,在医院、工厂等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体现现代工业文明,而在公园、陵园等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人类的情感,通过人的情感与工业文明之间的相互平衡创造出具有中国本土化风格的现代化建筑设计风格。
回顾我国建筑设计本土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的建筑设计师们的创作思想日趋完善和多元化,这归功于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建筑设计师良好的传承和对于建筑设计的探索与进取精神,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反思、总结、归纳,从而逐步明确建筑创作思路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创作风格。在现代建筑本土化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思想,本土化建筑与城市化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建筑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建筑与城市化的融合方式,将建筑设计与中国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中国建筑要想实现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必须以本土化发展为契机,这条道路也是必然的选择。当前我国的建筑应该从西方建筑设计中吸取精华,并且与我国的文化为底蕴,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引入现代化的因素,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进行转型,这样才能够积极的促进我国现代建筑更快的发展和进步。现代建筑要具备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文化气息,从而为建筑赋予新的生命。
由于我国的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发展起步较晚,所以目前仍较发达国家存在一些差距 , 因此未来仍需将重点放在优化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措施上面,同时加快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