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精准扶贫中农民教育的重要性

2020-11-25 19:06郭瑞琳
商品与质量 2020年33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职业

郭瑞琳

陕煤集团神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陕西神木 719300

教育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提升全民素质至关重要。为了优化农民教育的效果,需要重点关注农民教育模式的创新,密切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确保农民教育更为适宜、合理。同时还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避免应用传统滞后的农民教育模式,影响教育效果。

教育模式的优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进不适合当今时代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的农村教育教学理念,强化农民的教育效果。

1 精准扶贫中农民教育的重要性

优化农民教育模式是时代的需求。社会日益发展,更加彰显出教育的战略地位。发展经济的关键是教育,尤其是农民教育。在开展农民教育工作中,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完善相应的教育模式,促使教育模式能够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匹配,形成较为理想的落实效果。

当前,我国在开展农民教育工作中,往往依托社区教育中心,围绕不同地区贫困群众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结合当地自考服务站、农校、老年学校、人口学校、文化站、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等进行协同运作,最终实现对当地农民的优化教育。灵活借助于“自、联、挂、靠”等模式,促使农民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落实。

在农民教育工作开展中,还要密切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围绕当地相对较突出的建筑业、旅游业或餐饮业等进行针对性培训和指导,为这些产业的发展输送较充分的人力资源。同时,在农民教育工作开展中,应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场所,为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发挥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在开展农民教育工作中,要注重职业教育,使当地贫困群众具备较为合理的专业技能。这种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技术方面的培训,能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手段。

2 精准扶贫下如何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2.1 加强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发挥部门联动合力

要想教育培训的各部门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强化协调保障、凝聚多方面资源力量。就必须规范各机构间管理工作,加强各机构相互间的沟通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的统筹、实施、评估及责任追究,使各部门共同推进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形成部门联动合力[1]。

2.2 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

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和创新。培训内容的设置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当地农民思想、农村经济、农业发展状况、农业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情况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不断进行扩充、优化、更新和创新。在内容设置也应扩充如农业生产经营的法律法规、企业管理与市场运营等相关内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力争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全方位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素质。

2.3 拓展农民教育培训供给领域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推进,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融合主体大量涌现,农民教育培训供给领域也应随之拓展。一要从传统产业向与新产业新业态协同发展拓展。传统产业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支撑,作为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基石,必须纳入供给领域。新产业新业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显著、带富能力强,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教育培训必须紧紧跟随。二要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乡村产业发展从农林副牧渔为主转向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民教育培训必须跟上步伐、与之适应,从聚焦产中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拓展,向全产业链条覆盖。三要从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共生拓展。乡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功能。农民不仅要发展生产、实现产业兴旺,还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宜居,更要治理有效、实现生活幸福。教育培训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更要关注农民生活、农村生态,实现“三生”共赢。四要从技术技能向文化文艺健康领域拓展。掌握技术技能,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抓实体、抓生产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培训最基本的内容和看家本领。同时,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康养旅游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农民教育培训兼顾农耕文化、农耕文明、古法古技传承、乡土艺术创新,形成更具民族特色和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自信,推动产业持续发展[2]。

2.4 建立可行性的资金投入制度,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国家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最大受益者。为了确保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建立长远的资金投入制度,继续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逐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相关企业合理分担、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机制。落实农业职业教育免费制度与相关培训补贴制度,加快建设教育培训基础建设速度,从而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3]。

3 结语

在农村发展中,由于农民教育的缺失,很容易导致当地居民思想落后,缺乏专业技术,无法形成良好的脱贫效果。过于依赖于原有扶贫模式,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在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很多群众不领情、热情不高,是因为对贫困户思想了解不精准,导致扶贫工作失去了精准的指导思想,使扶贫工作的发展变得很被动。基于此,在农村扶贫教育发展中,应了解农民“想什么、缺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职业
耕牛和农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