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姝颖
教学中,不少老师单单注重“怎样解题”,忽视“如何读题”。看似重视解题,实则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解题思维的培养,学生只有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这与当今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解题能力?我从以下几点分析:
(一)读题要仔细 低年级学生阅读经验少,读题时没有方法,注意力易分散,就易出现多字、少字、读错字的情况。然而,数学语言是严谨的,多字、少字、读错字都会影响题意的理解。如“小芳和小军各有多少朵花”,学生若把“各”误读成“共”,就把问题变成“小芳和小军共有多少朵花”。一字之差,概念完全不同。故因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逐字、逐词、逐句地读。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可以指读,逐渐转会认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读题应认真、仔细地读每个字。若读题时,学生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可让其反复多读几遍。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就能为理解题意做好准备。
(二)读题要边读边想 审题不仅是读题,还要读懂题。有的学生读题时有口无心,读完仍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读题时要做到边读边想,想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即已知量;想问题是什么,即未知量。例如:“二(1)班种了27棵树苗,二(2)班比二(1)班多种6棵,求二(2)班种了几棵?”学生在读此题时,就应读出条件是二(1)班种了27棵树苗,二(2)班比二(1)班种的多,多7个,问题是求二(2)班种的树苗棵树。当题中的条件较隐蔽,这时可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去理解。例如:“小红写了21个字,小明和小红写的同样多,两人共写了多少个字?”题中小明写的字没有直接告知,但牢抓“同样多”这个关键词就不难知道小明和小红写的字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得到了小明写字个数这个关键的条件。
(一)正确理解基本算理 学生在低年级主要学习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学生对四种运算的理解将直接关系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因此,正确理解四种运算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如教学“减法”时,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减法是将总数分成两部分,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会自然联系减法的含义去解决问题了。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会遇到“余数”是什么?这个问题只要学生动手分分小棒便可迎刃而解。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会发现:把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可以分成5份,全部分完。而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地分,分成3份还剩1根,这剩下的1根不够1份。这种切身的体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平均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能全部分完,一种是不能全部分完,有剩下,且不能继续再分。这时,老师指出这剩下的我们就叫余数,像10÷3=3……1这样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通过操作,学生清晰地了解到两种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并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二)遵循有效的分析方法 做题不可杂乱无章,应引导学生做题时先正确分析题中数量关系,避免盲目性。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应遵循有效的分析方法,一般有两种:1、从条件出发。根据题中已知量及相互间的关系求出与问题相关量。2、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要求的量,想想需要哪些量,如果有些数量还未知,就先将它求出。如“有4行树苗,每行14棵,已经浇了38棵,还有多少棵没有浇?”解决这类题可“从条件出发”,由“有4行树苗,每行14棵”就能得到树苗总棵数,只要从总棵数里减去已浇的棵数就能得到没浇的棵数。当然也可“从问题出发”来思考,“还有多少棵没有浇”就须知总棵数和已经浇的棵数,已经浇的棵数题中已告知是38棵,所以就要根据条件求出总棵数这个关键量。根据“有4行树苗,每行14棵”可求出总棵数,因此问题就解决了。
解题就是完成列式,列式到底写得对不对。事实上,学生常会分析错数量关系、抄错题中数字、计算错误等。所以,解完题要求学生检查验算极其重要。
根据不同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换法等不同方法来检验。运用这些方法不仅可检验题中答案是否正确,更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小丽拍了18下,小方再拍3下就和小丽拍的同样多,小方拍了几下?”少部分学生会18+3=21(下)。当放入“小方再拍3下就和小丽拍的同样多”检查琢磨,很显然答案错误。当然,这类训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时常渗透,而后逐渐过渡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最后发展为由学生独立完成。
而低年级学生对检查的概念甚是模糊,总以为写上就是对的,宁可发呆、小动作也不愿本分的检查,这固然与其学龄特点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常渗入养成良好检查习惯的教学,课上多表扬认真检查不出错的学生,对没认真检查以致多次出错的学生给予指正批评,让其意识到会而做错的可惜,真切体会检查的必要性。
总之,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以后解决问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