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守淇教授自述: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建立与发展(节选)

2020-11-25 20:21:58郑守淇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0年7期
关键词: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教研室

( 2017年3月9日)

我于1927年出生,祖籍苏州,生长在上海,求学在上海。我在交通中学(交大校友所办)学习了6年。高中毕业后,我先上大同大学,后来到交通大学继续求学。解放后,我又考取了研究生,毕业后,我去同济大学电机系任教,一年后又调回了交大。

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其中“计算技术的建立”作为国家的紧急任务,集中全国力量搞计算机。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全国各有关单位召集一批相关专业人员研制小型计算机(103机)及大型计算机(104机),以边干边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学校派我去中科院计算机所参加计算机的研制,在104机外部设备组工作并任外部设备组组长。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交通大学西迁。1958年,我来到西安。我们开始筹建计算机教研室、计算机实验室。学校在无线电系内正式成立了计算机技术专业,第一届计算机61班(24人)。1959年初组成了计算机71、72班(60人);后又组成了计算机81、82、83班(90人)。从1959年秋季起,西安交通大学正式对全国招收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说,西安交通大学建立计算机专业在国内高校还是早的,当时建立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仅有清华、西安交大和哈工大。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制第一代以电子管为主要器件、第二代以晶体管为主要器件、第三代以小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的各种类型计算机。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研室也经历了研制这三代计算机的全过程。

1958年第三季度,教研室进行了自行设计的“数字积分机”的研制。在相关单位的协作下日夜奋战近三个月,完成了系统设计及用近700只电子管、数千只晶体二极管和阻容元件组成的各种功能插件构成的四个大机柜。这是校内首次进行的一次多种专业近百人的大合作科研项目。

1965年高教部确立了“165大型计算机”的重点科研项目并决定由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合作承担。我校计算机教研室承担了165机的总体设计(主机硬件方面)及主机制造。

70年代初,教研室与碑林无线四厂(后改为西安计算机厂)合作,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小型工业控制机”。1974年四机部“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光笔图形显示器”科研课题立项,此项目由西安交通大学承担。计算机教研室与软件教研室合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全部软、硬件设计、制造及调试并实际应用于上海华东造船厂的船体设计。教研室还研制及调试成功了“701小型通用计算机”;承担了陕西省科委下达的“大型计算机研制”任务。在教研室内建立了机、电加工及元件测试等功能较齐全的拥有30多位职工的计算机加工车间。70年代末,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及职工人数已近70人,教研室在计算机硬件系统方面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各高校中已位于前列。

1978年,教研室完成的“光笔图形显示器”科研项目,以其创新性及填补国内相关空白,荣“全国科学大会”奖。这是我校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获得的首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它也反映了60-70年代我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综合技术水平。

80年代初,我校计算机系重新规划了发展计划,分别组成了计算机系统结构教研室、微型机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计算机网络研究室及西安交大计算机厂。

我校计算机专业为国家培育和输送了大批人才。

(转自 西安交通大学网站 http://ltxc.xjtu.edu.cn/info/1038/2515.htm)

*郑守淇先生是西安交大计算机专业的首位博士生导师,从教六十余载,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60多名,其中涌现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等为代表的众多优秀人才。2017年,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郑守淇先生“中国计算机事业60年杰出贡献特别奖”,其颁奖词为:“郑守淇曾任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外设组组长,首批计算机骨干训练班教师、组织编写了我国第一本计算机原理教科书,为中国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设计做出了杰出贡献。”

郑守淇先生是《微机发展》(《计算机技术与发展》)的发起创始人之一,并于1991-1999年担任该刊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后改任顾问、委员)。这里转载郑守淇先生的1篇自述文章(节选),表达对先生的缅怀之情。

猜你喜欢
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西安交大-金轮坤天表面工程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西安交大李长久教授获全球热喷涂领域最高荣誉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社会学著名期刊主编在西安交大开办论文写作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