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庆 姚琛 刘振 张小方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党对青年教育投入了足够多的关注。作为国家的未来,青年的思想取向决定了下一代社会的思想取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以人本性为核心观念去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并需要积极结合社会的变化来进行教育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尺度,重视育人功能,而不是不断强调思想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引导。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的时期,江苏高校的育人工作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在顺应时代变化的过程中展现出新的特点,进行教育的协同化,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尝试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与青年个人成长的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组织形式等的基础上,客观地存在于人类活动中。其中,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展开教育工作首先需要从实践性上进行推动与引导。纵观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仍然逃不出旧有宣传模式那一套,其教育实践仍然围绕讲座、会议等为中心,难以与当代青年学生相适应,也与现有的时代形势脱节。因而,我们需要丰富教育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不是隔三岔五地开几次无关痛痒的会议,而是抓住学生的痛点,按照当代学生的兴趣来展开教育活动。也不能趋于形式主义,而是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深化教育效果。
如,专题教育讲座对学生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效果,还有一部分教师让学生上交“青年大学习”的截图,殊不知连共青团中央都批判了这种形式主义,更招致学生的厌恶。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以是多元化、具体化的,江苏的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特定主题的电影或者动画片,例如《湄公河行动》《流浪地球》《那年那兔那些事》等,但绝不能是单纯的PPT式教育宣传片,否则只能收获青年学生的反感,使教育流于形式。而实践活动的丰富还可以体现在邀请杰出青年做激励演讲、组织博物馆参观、老兵采访等方面,在自由的形式下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以心灵上的触动为中心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接受国家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学生的定向发展打好基础。
长期的高校教育以来,不同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做了就有效果”这一观点,甚至将其代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与实际出入巨大。整体上,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倾向,对学生仅存在观念上的灌输,却不知道学生实际的吸收状况,甚至有学生理论满分,却对理论内容嗤之以鼻,被西方主流价值观荼毒的情况,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偏离了它的主旨与本心。对此,针对青年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故事、新闻等方式来进行引导,从先烈的事迹学习到国外废青沙雕作为的分析,使学生在教学中理解先贤的奋斗历程,理解国外“快乐教育”本质。也可以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地区的尝试事例开始,进一步地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在兴趣的引导下充分展现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如,江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近几年的新闻事例上展开,国外年轻人剪开防疫口罩以“透气”、特朗普声称消毒水可杀灭新冠病毒、乌克兰大批年轻人出走等这些新闻中,分析它们背后传递出的信息,从中国香港对教科书的删减,到美国快乐教育对底层年轻人的摧残,分析资本主义对经济、社会、政治多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从身边的实例出发,通过生活的角度来丰富青年的认知,充实学生的思想,在多种方式的教育下帮助学生用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
在时代的变迁与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消费主义”影响,对国家与社会缺少足够的信心,个人价值观混乱。因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注意这一点,需要积极进行正能量的宣传,用正确的观点引导学生,指出各种消极言论中可能存在的主观因素,阐明国外资助不良言论的阴谋。同时,还需要多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毛泽东选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使学生明白“思想武器”的作用,在宣传中进行针对教育。而在加大宣传力度的过程中,也需要去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通过环境的教育去改变独生子女常出现的冷漠、利己等心理,在针对性思想教育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境界与道德水平。
如,江苏高校可以针对国内一些诸如“方舟子”这类公众人物的言论与事迹来验证自己的教育观点,可以通过国外著名媒体的双标言论来进行教育。在事实的说明下,学生能够了解到美国普遍存在的反华言论与种族歧视,并通过我国的和平发展与外国的血腥积累为对比,建立起对国家与民族的强烈自信。此外,校园内需要定期展开专题阅读活动,使学生们在特定的时间内能够去学习伟人的思想,在《资本论》《毛泽东选集》《经济学原理》等著作中,帮助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教育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去全面认知我国的社会阶级,在群体分析与环境概述中真正地理解我国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理解我国的制度优势,从而去升华个人的思想境界。
综上所述,江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应该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应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树立学生正向的理想信念,使其成为学生不断成长的精神动力,从而不断扩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发挥出育人机制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