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研究

2020-11-25 16:45
名师在线 2020年27期
关键词:诗句古诗词诗词

陈 丹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44)

引 言

所谓留白,是指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了升华意境、突出章法、激发想象而特意留出的一定的空白。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作智慧。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教学中,巧用留白可以将精彩留给他人,有效提高生成效果。诗词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以巧用留白,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找到诗词学习的技巧,养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从而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利用留白艺术进行古诗词教学呢?文章在此给出答案。

一、导语留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导入环节看似无关紧要,但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实践证明,巧妙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将留白与导入结合起来,设置悬念,就是一种颇为巧妙的导入方式。所谓悬念式的留白导入,是指在导入时,借助启发性问题或话题,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急切的心理状态学习知识,从而探究知识的导入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导入留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1]。

例如,在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人们都说唐代是盛世,文学作品形容起唐代来,用的都是“万国来朝、气象不凡”等词语。关于唐明皇,许多人说他创开元盛世,稳定了李唐的统治,开拓了大唐的边疆。关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许多人也给予肯定,进行歌颂。又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怀着伤感的心情描写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缠绵悱恻、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但在李商隐的诗《马嵬·其二》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大唐,一个不一样的唐明皇,看到人们对唐明皇与杨玉环爱情的另一种看法。那么,李商隐在《马嵬·其二》一诗中究竟说了什么呢?在李商隐的眼里,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值得歌颂吗?希望本节课能帮助大家找到答案。这样在导入环节设置悬念,巧妙留白,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课堂留白,激活学生的想象力

课堂是语文新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以教材为媒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根据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热情,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重点是让学生有思考、讨论的机会。巧用留白,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质疑创新,有助于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所以,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把控好教学时间和节奏,控制好讲课、提问和解疑的时间比例,适度留白,让学生思考、探究和想象,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要少讲精讲,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先给出统领性的问题,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雨霖铃》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词中的虚景和实景各是什么?它一共有几幅画面?每幅画面都突出了什么样的内容和主题?然后,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深入思考,并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适度留白,让学生自己去填补,品味诗词的情感和内涵,可以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度交流,真正体会到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

三、巧用留白,营造诗词教学情境

中国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情境是影响学生情绪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中国古诗词在表达、语言使用方面与白话文有许多不同之处,加上一些诗词作品的情感隐晦而内敛,文字、内涵晦涩难懂,所以,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创设愉快、生动或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诗词意境,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作品的认识,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2]。留白也是一种情境创设手法,在中国诗词、书画作品中,留白手法处处可见。并且,许多作品中的留白,往往比过多的描述更值得人品味。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诗词作品中别有意味的留白处、精彩处,巧用留白营造诗词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韵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们知道,作者借这首词表达了对亡夫的怀念,描述了自身孤单凄凉的景况。在这首词中,作者没有说亡夫,也没有说自己,但读者通篇都能感觉到作者的思念和孤单。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词作,然后再将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堂练习。

(1)找到何处是虚写,是想象,思考虚写在词中的含义、想要起到的表达效果。

(2)让学生想象作者的情境,抓住意象之外的空白,发挥想象,看作者在哪里想起亡夫,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3)让学生开动脑筋,将词中留白处的意境补充完整。这样借助课堂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对词作情感有更深刻的体会。

四、提问留白,让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经常可见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台上费力地讲,学生在台下心不在焉地听。教师讲得精彩与否,除非提问,否则根本无人关注。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中规中矩,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不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3]。真正的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讲解,还要重视课堂的生成,关注学生的情感和需求,促使课堂上的多种情感要素碰撞和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热烈的氛围中探索未知,获得知识。提问留白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丰富课堂生成。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为抓手,并在提问时留白,让学生在广阔的思考空间里遨游。

例如,在学习《咏怀古迹·其三》时,教师可以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依旧要“空归”?作者借画图是表达了对画师毛延寿贪得无厌品性的厌恶,还是表达了对元帝有眼无珠、不识美丑的讽刺,抑或是表达了对远嫁塞北的王昭君的同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怨恨”二字,是诗的主题。在诗中,哪里是怨恨的开始?哪里是怨恨的终结?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借助环环相扣的问题创造留白,让学生激活知识经验,充分思考问题,可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

五、意象留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很多古诗词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相同的诗句,阅读次数不同,产生的感受也不同。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可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感受其艺术美。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在诗句中留白是诗人的创作兴趣,也能够体现作者的艺术水平,是读者对诗词欣赏和鉴赏的重点,从而感受诗词中的真情实感。因此,古诗词课堂上,学生应当准确把握诗句中的意象留白,感受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和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

例如,在《归园田居(其一)》的课堂活动中,结合诗句中描写的景物,体会和思考其中的情感。诗句中主要描写了恬静的山水画面和田园生活,展现出作者安逸的生活,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高雅趣味。诗句中描写了山丘、鸟、鱼、草屋以及榆柳等景色。在这些景物中,有些是静态描写,有些是动态描写,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现出恬静闲适的生活画面。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多次阅读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学生的表达,教师进行总结,并且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景物能够使人平静和愉悦,为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一丝凉意?此部分内容是诗人为读者设计的“留白”,教师让学生继续阅读诗句,开展深入的鉴赏和分析,体会诗句中凉意的来源。

六、扩展留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古诗词阅读有着直接影响,对留白有着不同的解读角度和方式,可以使诗词内涵更加丰富,诗词更具活力和生命力。读者对古诗词的多样化解读,留白为诗词内容的延伸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当留意其中的留白,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发挥想象力,开展二次创作,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蜀道难》的课堂活动中,诗中有着这样两句“问君西游何时还?”“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它主要是描写蜀道的险峻。这里的问句仅仅是为了表达蜀道的难行吗?还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阅读和分析,开展相应的课堂讨论活动,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这里通过问句,引入诗人旅途中的愁苦之情,借助忧切、低昂的旋律,将读者带入荒凉凄惨的环境,通过“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自然景色,表现出蜀道的荒凉,烘托出蜀道的艰难。学生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再开展深入思考:问句中是否包含其他思想情感,说出其中的观点和看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诗词,深入探究其中的内涵,赋予留白以新的内容,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借鉴书画留白艺术手法开展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留白艺术创造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互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古诗词教学的灵动性和趣味性。

猜你喜欢
诗句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