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与思考
——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2020-11-25 15:45刘丹吴培源刘杉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灌篮 2020年25期
关键词:资助学院育人

刘丹 吴培源 刘杉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前言

资助育人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应该紧扣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在认真解读党的十九大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精神和总结梳理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拓资助育人工作思路,拓宽资助育人工作途径,丰富资助育人活动形式,整合资助育人多方资源,开启资助育人创新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全面了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正常入学、专心安心学习、积极圆满就业、健康成人成才,启迪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奋斗观、金钱观和服务观,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资助育人工作理念

为进一步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将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从关注“经济帮扶”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各高校应该积极响应“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国家号召与承诺,把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上升到战略地位、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谋划和推进,积极搭建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平台(例如学生经济服务中心),秉承“奖优帮困,立德助人更育人”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济困助学、励志诚信、感恩教育等服务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建立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既是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资助育人理念的贯彻,也是对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管理方式的创新;既满足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需求,也满足学院资助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

近年来,各高校资助工作稳步推进:学生无一人因家庭经济困难问题而辍学;奖助学金项目评定体系更加完善,评定过程公开透明,学生满意度、认可度大幅增加;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初步实现“输血型”理念向“造血型”理念的转变;贫困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表现出色。

三、资助育人工作过程

(一)关注入学前宣传工作,启航大学生活

将资助育人关口前移,把贫困认定申请材料和学校资助政策宣传材料放入新生录取通知书大礼包一并邮寄给全体新生;制作国家学校学院相关资助政策、资助项目、工作程序及资助诈骗安全防范等宣传推文,利用易班、微信、腾讯QQ等网络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同时以学院资助工作负责老师、辅导员、朋辈辅导员为核心,建立新生奖助贷咨询群,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详细的咨询服务,指引其在入学前办理好贫困认定相关材料。此外新生入学报到时,专门设立奖助贷勤师生党员专岗接受同学的咨询。

(二)重视入学后思想教育,强化正向引导

高校要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全过程。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通过开展面向全院新生的“奖助贷勤”资助专题教育宣讲,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着重培养他们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教育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积极传播。近年来,学院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后违约人数已逐步减少,成效显著。

(三)搭建新班级服务平台,有效开展工作

为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平台,层层递进的作用,为按时保质地完成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可以统筹学院各专业各班级选举确定奖助贷委员且成立班级资助工作小组,并由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安排统一培训,提高政治站位,端正思想认识,夯实业务基础。工作小组由辅导员担任组长,奖助贷委员及小组成员负责执行具体工作,主要负责:班级贫困学生认定、跟踪监督;各类奖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审核评定;资助育人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四)发挥高年级榜样力量,拓宽工作覆盖面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优类奖学金评奖机制,各种类似于“自强之星”和“奉献之星”的评比活动是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探索。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与学校新闻宣传工作部通力合作,通过专题采访、“师兄师姐说”分享会等形式,邀请高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优秀典型为低年级同学解读国家学校学院资助政策和体系、分享励志故事,充分启发自立自强、奋斗不息意识,正确辩证定位“贫困”,构建引起受助学生关注的表彰奖励体系,拓宽育人工作覆盖面,强化群体激励功效。

(五)奉献爱心展自我价值,打造锻炼平台

高校大多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学费代偿或减免等方式落实国家帮扶政策主要形式为“输血型”无偿资助。这种资助方式,对于缓解学生即时的生活困难通常有一定效果,但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资助可利用资源相对有限,对解决受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否定、自卑封闭、能力欠缺、成长意识弱化等问题疗效甚微。“输血”不如“造血”,“他助”不如“自助”,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可与学校各大学生组织倾力合作,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搭建就业实习平台等方式,帮助他们在受助自助过程中磨炼意志、锤炼本领、提升素质、增长才干,促使他们在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价值。例如爱心超市、勤工助学图书室、就创业指导中心等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定期在学校贫困生群体中选拔,既给同学们提供勤工助学保障,也锻炼了同学们组织管理等能力;团委志愿者理事会积极开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服务点,组织同学们参与助学、助劳、助教等类型的爱心活动。

(六)积极引导育阳光心态,关注心理健康

一些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学习受限,使得他们可能存在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更不愿意“抛头露面”表现自己。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需要联合班级辅导员、资助工作负责老师和班级心理委员,合力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关心关爱他们,即使他们从经济上脱贫,也在精神上脱贫,养成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面对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四、资助育人工作实效

自2016年起,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经济服务中心,连续三年每年9月围绕新生入学教育主题“奖助贷勤”资助专题教育宣讲6场,奖助贷专项工作人员培训3场,年均通过贫困认定学生230余人次,年均完成各类奖助学金评比近20项,获奖获助学生800余人次,服务学生上千人次。

在资助育人实际工作过程中,各高校要始终以思政教育为主导,把握立德助人更育人的主线,坚持以“以贷助人、以助育人、以奖励人”为宗旨,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为导向,通过学生自助管理服务平台,将帮困解难与思政育人相结合,形成经济帮困、学业激励、思想引领一体化的资助工作新局面,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五、资助育人工作启示

(一)工作典型特征

1.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满足学生诉求。学院资助工作成果斐然,困难学生的物质需求、安全需求都得到了保障。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发展,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逐渐体现出来。为了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学院主抓资助育人工作,将学生思想引领、心理关注、情感关怀、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历练岗位等方面工作作为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诉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构建三级资助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学院形成了多元化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构建了“学院—自助型学生资助工作服务组织—班级资助工作小组”三级资助工作组织管理体系。这一工作体系在确保资助的延续性、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中充分发挥了立德助人育人的作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协调资助体系内外关系的重要的工具,对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工作推广价值

该模式对于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实践证明,高校资助工作应以资助为基础,育人为导向,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创新途径方法,努力探索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育人新模式。以学生自下而上的服务平台为核心开展的自我管理教育的效果优于辅导员主导的教育方式,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三)思考与建议

帮扶困难学生生活、提升学生的能力、关注困难学生的精神生活、塑造困难学生思想是资助育人的深层次内涵。通过资助,要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自强意识、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科学、积极的价值取向。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学生的物质和自尊需求得到了满足,然而其情感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也相应产生,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生的新需求,加强资助立德育人建设至关重要。学校如何与社会力量联动开展资助育人的深度和广度也值得进一步探索,是下一步本项目将继续努力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资助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