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探讨

2020-11-25 14:20:43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财会学习 2020年36期
关键词:预警管控科室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引言

内部控制是保障医疗机构规范有序、稳定高效运行的基本措施,更是主要的手段,它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医院长远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政府颁布的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权威性文件,医院也应响应政府号召,认真研读政府发布的内部控制文件内容,强化对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加紧构建。具体来说,医院应灵活运用内部控制基本原理,与医院实际发展与运营情况相结合,构建适合自身的,能促进医院内部控制良性发展的内控体系,以保障医院资产安全、腐败锐减与管理科学,最终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医院内部控制概述

2017年政府发布的内控报告管理制度旨在构建一个宏伟蓝图,让医院能够抓紧建立内部控制报告编制、执行、报送、使用等一系列的关于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它要求医院要强化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以便更高效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再者,财政部的“内控报告管理制度”对医院内部控制报告质量提升要求很高,这必然催促着医院不断加强对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控制力度,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内部控制环境不佳,良好内控环境的缺乏成为阻碍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影响因素。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容较为广泛,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建设、内部控制管理机制建设、监督体系建设、人员岗位设置、财务管理与医疗服务建设等等,应有尽有。正因如此,医院内部控制实施需要医院领导、管理阶层、普通职工在内的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就当下而言,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内控环境缺乏的问题。在医院经营阶段,相关人员并没有做好关于“内控”的宣传工作,导致只有部分医院管理阶层对内部控制认知较多,而很大一部分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后勤管理人员等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并未真正参与到内控建设中来。部分业务人员对医院内控制度流程、内容等了解甚少,医院关于一些重要的岗位,也并没有进行轮岗制度实施。总之,医院应加紧完善内部控制环境,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二)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

随着国内医疗改革进程的推进,医院自身也必须迎合改革大潮,进行改革创新,以规避市场风险,实现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的平稳、健康发展。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部分医院的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这让其经常面临着诸多运营风险,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服务活动开展,不利于医院整体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就当下医院风险管控来说,风险管控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风险预警、评估意识薄弱、能力差。在医院内部运营与发展中,在风险发生之前,对风险的预警与评估意识薄弱,导致了风险“如约而至”,后果十分严重;而当风险逼近时,相关人员并未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二是风险评估方法与应对策略不够。总的来说,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医院风险管控机制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缺乏完善的内控监督机制

医院内部控制是否能高效实施,一定程度上与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分不开的。但是,就当下医院内控监督而言,监督不到位、监督浮于表面,监督实效差,内外监督不能协调推进等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对于一些大的医院来说,其有自己的审计部门,即“审计科”,审计科对于医院内部控制的监督有着一定作用。但事实上,审计科所“审计控制”的范围较为狭窄,如只与财务科、基建科等联系紧密,但是对于医院其他科室,则联系甚少,审计控制基本谈不上。再者,内部审计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弊端,走“形式”的签字、盖章现象十分明显。再说外控机制,外部审计部门大都与医院合作,其监督与管控效果缺乏公正、科学性。最后,监督制度的不完善让一些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现象得不到根本性遏制,这一切都根源于医院内控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四)内控中信息和沟通环节薄弱

在医院内部控制中,信息与沟通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各大医院均开始致力于构建医院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体系,但构建的效果仍不乐观。内部控制关系到医院多个科室、多个部门,是一种全局性、建设性的管控,非一两个科室之力可达到的。基于此,医院就必须不断加强各科室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一种现代化的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这样,可最大限度找出医院科室在内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发展。再者,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优化完善,还能对医院的各种医疗活动进行动态管控。但是,目前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构建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导致信息沟通不畅,问题不间断出现,影响医疗服务的发展。

三、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医院内部控制环境营造是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有效路径。诚然,医院内部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乎整个医院内部控制的质量与效果,故不容忽视。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医院可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医院的领导与管理阶层应首当其冲,强化对“内部控制”认知,提升内控意识与内控能力。领导与管理阶层对内控的重视,势必会引起基层职工争相效仿,这对于医院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具有推动作用。第二,对医院全体成员(临床、护理、医技、后勤管理等)进行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培训,增强其对于内部控制认知。力求让医务人员等了解医院内部控制内容、组织架构以及本科室内部控制流程等,改变对“医院内控”的“一知半解”状态。强化内控管理的培训,可使得医院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实现“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自然过渡,这是必要的。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性的控制与管理,必得医院全体人员参与方可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医院应完善岗位设置、治理机构以及医院的议事规则。医院内控组织机构、内控制度的相应完善,可让医院职工明确职责,部门之间形成交叉制衡,提高内控治理的质量。第四,医院应强化内部控制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内控发展氛围。

(二)建立健全医院风险管控机制

医院的风险预警、风险评价体系构建是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其必不可少的构建步骤。医院风险预警与评估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虽不可百分百完全杜绝医院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的滋生,但是,可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概率,促进医院内部控制的科学有效实施。首先,上级管理部门应引导区域内医院进行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医院的院长应带领各科室的主要负责人成立综合性风险预警、评估小组。当然,对于有能力的医院,可加大力度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成立专门的风险预警小组,招聘专业的风险预警、风险评估优秀人才,以提高风险预警与评估质量。其次,健全风险预警的一些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最好能制定风险管理规范操作手册,并保证人手一份,让各科室成员具有较强的风险评估意识。最后,健全风险评估创新并灵活运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例如,可运用定量法、定性法、“定量定性结合法”等来评估风险,提高对风险评估的科学、精准性。

(三)完善与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完善健全的医院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构建十分必要。首先,要做到医院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督的一体化。医院内部审计科应发挥作用,按照审计制度进行实现对各科室的有效审计控制。审计科不仅要与财务科、基建科等加强联系,同时,还要与医院其他科室建立必要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审计控制的功能,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情况的出现。其次,还要发挥外部审计监督机构的监督,实现监督公开化,提高监督效果。内部监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医院可借助一些比较权威性的外部审计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内控风险,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最后,要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监督制度的规范以及细化,对于医院各个科室工作的顺利展开十分有利,对于违反相关制度规范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依据具体情况实施惩处,提高内控监督制度实行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2017年财政部印发的“内控报告管理制度”在各大医院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制度对于医院内部控制构建是一种政策性和文件性鼓励,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指明了方向,促进了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医院要基于这一政策性要求,对当下内控环境不佳、风险管控机制不健全、内控监督制度缺乏、内控信息沟通薄弱等进行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内控监督体系、强化内控信息系统建设几个方面进行问题的突破。诚然,内控体系建设过程艰辛而复杂、漫长而困难,只有在坚持中改革创新,才能构建更科学的内控体系,将医院打造成满足人民更多医疗需求的服务型单位。

猜你喜欢
预警管控科室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管控老年高血压要多管齐下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50:02
爱紧张的猫大夫
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 02:52:44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04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01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中国卫生(2016年6期)2016-11-23 01:09:14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