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和价值分析

2020-11-25 14:20:43东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0年36期
关键词:内审审计工作成果

东营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引言

新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遇到新挑战,传统审计工作模式已不再适应银行改革发展的要求。新时代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要求更高,对审计价值发挥期望更高,本文将重点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和价值。

一、审计工作进入新时代的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审计工作进入了新时代。

2020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履行职责,坚持依法审计,完善体制机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近两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指示,并亲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内部审计作为“三大审计”之一,是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也进入了新时代。

二、新时代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要求

(一)新时代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面临新环境,内部审计价值提升成为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影响,特别是今年叠加疫情冲击,经济增长遇到了巨大波折。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经济强,金融强”,经济增长遇到波折,金融必然受到影响。商业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金融机构,改革发展、风险防范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总医师”,更需要站好岗、放好哨,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二)新时代从严治行面临新高度,内部审计作用发挥应更凸显

新时代,在从严治党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管理层提出从严治行,并正在向纵深发展。从严治党推进从严治行,从严治行推进监督检查。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纪检监督等各类监督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多种形成的监督协同配合,能够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能更好发挥各类监督检查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应该更加凸显。

(三)新时代监管部门提出新要求,内部审计提质增效成为客观需要

近年来,由经济下行引起的金融风险逐渐显现,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银保监会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指导监督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从而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因监管部门人员有限,到商业银行开展现场检查的频次有限,监管部门对内部审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内审部门加强履职,增强内审有效性。因此,内部审计提质增效成为客观需要。

三、新时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审部门定位不准确

一方面,有的商业银行高管层审计理念陈旧,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了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而设立的,审计工作不能创造利润和效益,因此对审计工作不够重视,内审部门逐渐被缘化。

另一方面,因为得不到领导重视,审计人员自身的定位也发生偏离,认为审计工作就是为了完成上级审计任务,自身重视不够,甚至出现应付现象,拿不出有价值的审计成果,起不到防范风险的应有作用,领导更不会倾注人力和资源,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二)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实践中,多数商业银行未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未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办法,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等级没有统一的规定,也未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是否防控风险、是否增加价值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使得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制度形同虚设。

(三)内部审计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新时代,要求审计机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更要为推进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作出贡献,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促进公司治理的作用发挥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审计体制机制不健全、风险导向不突出、监管导向审计项目不全面等。

(四)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不够充分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普遍存在“重审轻用”的现象,审计工作仍以“发现问题”为目标,而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却缺乏后续的跟踪督导。常常出现整改推进难、责任人落实难等现象。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有效整改,审计成果不能得到充分运用,难以发挥审计效能。

四、新时代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和价值的对策

(一)重塑“审计定位”,充分认识审计价值

一方面,商业银行高管层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是否健康发展、是否持续发展的“家庭医生”,其创造的隐形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决策层应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为内审部门倾斜更多的人力和资源,营造支持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审计人员也要重新塑造审计理念,充分认识到自己从事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创造价值融入自己的审计理念,在发挥基本的监督职能基础上,形成具有价值的审计报告,为高管层提供重要的审计信息,将审计成果转化为推动商业银行管理和经营的生产力。

(二)完善“一个体系”,促进审计质量提升

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审计价值的发挥。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定期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16〕12号)第二十九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程序,定期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并接受内部审计质量外部评价”;第四十条规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向监管部门提交以下报告:(六)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报告”。

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体系。一是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办法,促进评价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商业银行应出台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办法,为质量评价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完善评价标准,促进评价工作的统一化、一致化。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标准应以风险控制为核心,以增加价值为目标,对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作用发挥越大,价值实现越充分,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不断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逐步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进而形成审计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突出“两个导向”,促进审计价值发挥

一是突出风险导向,发挥风险防范价值。商业银行要全面树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为风险防控服务、为重要决策建言。审计工作开展中,要透过业务合规的表象,发现深层次风险。审计检查既要看业务办理是否合规,更要看业务有没有实质性风险,有没有形成损失。审计人员要本着“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督导处置就是渎职”的原则,切实发挥防范风险的审计价值。

二是突出监管导向,发挥监审联动价值。近年来,商业银行业监管部门出台的多个文件中,都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例如,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将流动性风险管理纳入内部审计范畴,定期审查和评价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商业银行应突出监管导向,将监管部门明确要求内审部门开展的项目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提高审计项目质量,提高内审有效性,促进监审联动,形成监审合力。

(四)强化“三个制度”,做好审计“最后一公里”

强化成果共享制。审计成果运用,是审计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建立审计成果共享制,有利于实现审计效能最大化。一是上下成果共享,商业银行系统内部,上下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成果应实现共享;二是内外成果共享,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审计成果应实现共享。强化审计成果共享制,避免重复审计,节约审计资源,有利于将有限的审计资源用在刀刃上,最大化发挥审计价值。

强化整改责任制。内部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整改建议,“发现问题”好比是揭开问题面纱的“矛”,“解决问题”才是实现审计价值的“盾”。内审部门要督导被审计单位将审计建议落到实处。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问题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对审计反映的普遍性问题,条线部门要及时研究,完善制度规定,实现审计促进制度完善。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要及时整改和认真研究,及时报送整改结果,审计部门做好后续的跟踪督导。

强化责任追究制。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后,各支行、各部门要把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严格按程序和权限开展责任认定和追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依法依规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整改不到位的,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问题从严问责,达到“惩罚一个、警示一片”的效果,充分发挥审计“利剑”作用,放大审计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价值,是审计工作进入新时代后的必然要求。商业银行要对审计工作精准定位,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突出风险和监管导向,完善制度体系,促进内部审计质量和价值提升。

猜你喜欢
内审审计工作成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中国外汇(2019年8期)2019-07-13 06:01:18
工大成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