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亚东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江苏海门 2261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二者之间是可以建立一种关联的。教师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读写结合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会独立自主地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这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表达思辨的能力。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很多教师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为了教而教,完成的仅仅是语文教学的冰山一角,从而忽视了大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教师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恰恰可以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提供助力。
语文课本中很多精彩的语段值得学生去赏析,而赏析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发现那些精彩之处,并在精彩的地方做一些批注。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完文章,在粗读中能够迅速找到文章的脉络,还可以在精读时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1]。
例如,在《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关注这篇散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去感受阅读的快乐。朱自清的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使其懂得欣赏语句的妙处。首先,教师让学生去初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在旁边批注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就可以发现美、解读美。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很强的。比如,有的学生对“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这句,批注了“我喜欢这个句子中的娃娃,在刚出生的娃娃身上我看到的是那种长大的希望,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还有的学生在“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这句后面,批注了“风筝和孩子在一起,多么和谐的画面,我可以想象到春天美好而快乐的画面”。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大多都知道哪里写得好,但不能将为什么觉得文句好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多引导、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中的内涵丰富,但是需要体悟,而体悟后形成的文字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却有一定的难度。立足主题思想,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学习文章不是按照作者的思想去生活,而是借助这种思想从而形成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抒发感悟,不仅要让学生说,还要让学生将说的内容写出来,挖掘出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内涵,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这样才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去感受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这恰恰是当前初中学生所缺失的。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教师可让学生立足生活,写出自己对白求恩的看法,以“我眼中的白求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在写作中能真实地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想法,这种感悟才是最可贵的。有的学生写道:“白求恩的忘我精神、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影响了我,我以后在工作中也要如此执着。”还有的学生写道:“我对白求恩简直是崇拜,面对当前的利己主义思想,我要高声呼喊:舍己为人。”
虽然很多教师关注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总是忽视这个环节,这就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得到锻炼。教师只有转变教育理念,营造属于学生自主表述的课堂氛围,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初中学生的心理已经日趋成熟,而千篇一律的写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写作应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行为,而学生的心理特性需要被尊重,这就需要学生在思辨中写作。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其敢于对阅读的文本及社会实事发表自己的观点,明确写出自己的理由,不做随波逐流的盲从者[2]。
例如,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课文。在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人的脊梁?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自信力是什么?在当今的社会中,中国人的自信力又是什么呢?这些问题让学生对社会问题及家国情怀都有了深度的思考。由此可见,具有思辨力的文章才能给学生以启示,能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思想。每位学生的观点也许是不同的,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为了提高分数,给学生灌输统一的写作模式,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使其在逐渐压抑个性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思想依赖性,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总会发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作文。有的学生作文通篇使用方言、大白话,虽然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但是读起来没有丝毫美感,究其原因是缺乏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并积累一些优美的文字,并学会应用这些文字写出美好的句子和文段,逐渐养成使用词语来表达情感的习惯,进而不断提升写作能力。只有在尚美中去写作,以一颗爱美的心来阅读和写作,才能获得心灵的愉悦,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方向。
例如,在《苏州园林》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美。苏州园林的设计和建筑美,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借助课文内容,学生还能学习怎么描写景色。作者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及远景近景的层次上写出了园林的美,文中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需要学生去学习,无论是行文脉络还是叙述角度,学生都可以以其为范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让学生运用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来写自己喜欢的地方。在这样的仿写中,学生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起来。有的学生写了校园,以一个游览者的角度入手,按照方位、纵向横向、远近等角度充分地写出了校园的美;还有的学生从文章中汲取了一些写作技巧,写了自己家附近的公园,使自己的文章充满了美感。
教师只有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才能使其写出让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不断地为学生的语文语言能力发展“殚精竭虑”,用仿写、扩写、续写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去发现美、崇尚美。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融合是一种教学技巧,需要教师用心去挖掘教材,找到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此外,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引导学生合理写作,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表达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思辨和阅读中写出更多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