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研究
——基于《大学记》系列丛书开发视角的阐释

2020-11-25 13:11陈晨夏静刘建国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活页系列丛书协同

陈晨,夏静,刘建国

(1.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1;2.哈尔滨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大学的存在不在于给学生传授知识或给教师提供研究机会,而在于将教师与学生结合起来,让其一起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创造知识”。[1]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单向线性关系已然不再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也不能满足高职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构建师生共勉互促式关系,使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探讨学习知识、提升道德修养、增强职业素能,有助于中特高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对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有所助益。

一、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基础

探索形成师生“双主体”共赢共生局面,是构建辅导员和学生协同关系,使师生同向同行,增强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效果的一种有益尝试,这种协同关系有其理论和现实基础。

(一)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基于哈肯协同理论的师生关系构建。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协同学》著作中提出了“协同”概念,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事物存在着有序和无序现象,无序即为混沌,有序则是协同,在系统中如各子系统能够有序相互配合,则能形成“1+1>2”的关联效果。辅导员与学生可以看作是在思政教育体系中两个子系统,若两个群体能实现行为上的良性互动,则可以有效促进教育效果提高。

基于米勒代沟理论的师生关系构建。按照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代沟理论,文化类型分为:后喻文化指年幼者向年长者学习;同喻文化指年幼者向同辈人学习;前喻文化则指年长者向年轻者学习。“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前喻文化初现端倪,与这一新文化类型相匹配的新的师生权利关系体系也有必要实现转型发展”。[2]基于代沟理论,师生协同发展倡导构建年长者与年轻者相互学习、互为促进的社会关系。

(二)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现实要求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求。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辅导员在理论知识传播和实践育人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高职院校构建和谐稳定育人环境也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正是基于辅导员队伍成长需要,强调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改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为指导,应对辅导员思政工作形式多元化,以及学生接受教育渠道多样化,主张辅导员育人理念和方式创新,倡导学生学习形式突破和主体意识养成,与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契合性。

二、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价值

伴随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创新、职教改革不断深入,辅导员与学生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高校师生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利益共同体,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3]在此背景下,构建师生协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理论价值

促进辅导员和学生成长需求研究。协同关系建立在肯定辅导员与学生发展路径具有融合性的基础上,对新型关系模式的研究相应地不能离开对师生成长需求和发展路径规划的研究。

促进辅导员和学生交往规律研究。社会关系形成必然与交往行为密切关联,师生协同发展关系的形成不能脱离对交往规律的研究,只有在准确把握师生交往行为前提下,才能明确师生如何实现协同互促式发展。

(二)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实践价值

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格局。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提倡辅导员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从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出发,提供全方位、全面性教育、引导及帮助,在此过程,辅导员亦能掌握工作规律,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工作水平。

促进“合理化专业化”新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主张在提供符合学生需要的教育和指导基础上,辅导员在交往互动中从学生成长规律取经,总结个人适用工作方法,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增强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

推动“引导性自主性”学生持续职业化发展。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倡导扭转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局面,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认为在平等关系中,辅导员思想和行为引导作用大于理论教化作用,学生知识接受度高于灌输式教育学习效果,而师生互动是比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更加持久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持续朝向职业化发展。

三、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实施路径

“教材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民族文化、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人民对更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任”[4]。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从根本上依然是“教与学”关系,教材作为教学重要载体,也是师生协同发展关系媒介。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大学记》系列丛书的开发,将辅导员与学生互动内容转化为章节任务,并通过任务执行助推形成师生协同发展关系,推动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有效提升。

(一)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的载体构建

依托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大学记》系列丛书能够推动辅导员工作的可视化评价、学生参与度的可量化分析、实现师生双主体平等性对话。

辅导员工作的可视化评价。从辅导员实际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日常管理工作较为繁琐,且师生互动情况没有形成可记载、可查阅、可统计分析的科学体系。而开发《大学记》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实现了辅导员对学生指导全过程的记录,主管部门通过教材“手账”记录情况的审阅能够获得辅导员工作评价的可视化依据。

学生参与度的可量化分析。《大学记》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配套开发了APP,每名学生使用者均拥有个人账户,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每一份手写笔记均能够通过适配的写字板回传到手机等移动端,实现电子文档的转换和记载,同时APP自身具有的统计功能使得学生参与度的量化分析成为可能。

师生双主体的平等性对话。《大学记》丛书作为一种教育管理载体,通过内容优化和形式突破,以新型阅读方式和应用体验发挥思政教育指导功能,实现书籍与笔记的结合,以“手账”交换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达成价值共识,共绘成长轨迹,进而实现平等对话,增进师生情感。

(二)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构建的实施过程

结合教材开发需要,可以按照目标需求融合、交往行为协同及评价体系互嵌的流程展开辅导员与学生协同发展关系的构建。

推动辅导员和学生目标需求的融合。深入研究学生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梳理不同学习阶段的问题,提炼大学期间学生应知应会应做要素。同步研究辅导员工作原则、标准、重难点等内容,剖析辅导员职业与发展需要,找出工作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提炼共同价值要素和需求元素,找出辅导员和学生交互作用的多维衔接点,以此设计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大学记》系列丛书各章节主题。

推动辅导员和学生交往行为的协同。深入探索辅导员和学生对象性活动规律,根据师生交往行为需要,按照不同阶段、不同主旨、不同形式合理规划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大学记》系列丛书内容,形成使用说明,使系列丛书发挥辅导员和学生行动指南作用,为建立师生良好交往关系、建设和谐稳定校园文化、优化教育管理现实成效,发挥师生作为交往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供指导性工具。

推动辅导员和学生评价体系的互嵌。深入探讨辅导员和学生传统互动载体和存在问题,开展成长笔记式《大学记》系列丛书的试点,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逐步完善章节主题框架,丰富提升丛书内涵,使《大学记》系列丛书成为辅导员工作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普及式、贯穿性、通用化,又不失个性化、包容性的教育管理读本和交互作用载体,进而创新高职院校师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成长的路径,为外部评价、师生互评提供素材依据。

综上,成长笔记式活页教材《大学记》系列丛书的开发和设计,是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对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双主体”共勉互促式关系,实现师生协同发展的有益尝试,对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中特高院校可以通过《大学记》系列丛书的应用或自主开发类似新型活页式教材,探索符合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符合师资培育要求和期待的新模式。

猜你喜欢
活页系列丛书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基于“1+X”证书的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为例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黑格尔:活页摘录法
京津冀协同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系列丛书》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承德市总探索建立机关“党建活页制度”
论“花鸟画技法”系列丛书的出版价值与社会影响
双人折叠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