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彩玉,罗静,潘敏纯,莫毅,孙洪民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
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各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随着计算机使用率的增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但就目前院校教学实况来看,计算机人才培养难以达到规定要求,影响学生就业,阻碍院校与企业的良好发展。为此,要加大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度,解决现存就业问题,推动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培养工作中,其主要的目标定位是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且全面发展,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准确把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的人才,同时学生也要具备相关领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可熟练应用外语和计算机技术。
高等院校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专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过硬实践能力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大学生应具备优秀的个人品格和综合素质。其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专业素质和身心健康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法律意识,建立诚实守信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尤其要关注计算机软件开发、知识产权、计算机安全和网络规范等多个方面,职业道德规范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1]。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充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专业的知识,而且也要重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语言、网络及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等多种专业知识。上述内容是大学生做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其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引导学生全方位展现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建更为完善的知识架构,进而加强学生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问题分析方法,这样学生可全面掌握系统层次和细节[2],也可准确把握基础知识,并以此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使其以更加敏锐的眼光看待新知识和新技术。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明显,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还需具备系统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这样学生方可独立完成工程项目,更加熟练地掌握软件的应用技能。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构建完善的知识架构,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文学、社会学、哲学、法学和艺术等社科知识,具备人机交互、智能系统、信息系统和软件工程等专业技能,以此建立更为科学的知识结构。
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中,学校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教授,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较为片面和单一,导致学生在日后就业中遇到诸多困难,打消学生就业积极性。根据目前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将存在的问题概括如下:
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宗旨是培养综合型、实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实际操作能力不高,无法单独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学生在日后就业中面临较多问题,就业率逐渐下降。再者,学生对于计算机问题的解决多是在问题出现后给出相应的理论解决方案,但在实际作业中,却无法准确找出问题所在及成因,而问题发生后再处理难免会带来一定的损失,这使得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好感度下降,对其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增加就业难度[3]。
计算机专业学生每天将多数时间用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或者电脑游戏上,待人接物能力不强,在就业后难以适应企业氛围,再加上其团队意识不强,无法完成企业下发的各项任务,时间一长逐渐被排除在团队之外,丧失工作机会。而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有直接关系,学校过于注重技能提升而忽略了素质培养,学生难以面对日后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眼光过高,认为自己经过专业培训应该找到一个薪资待遇较高,福利较好的工作。二是学生专业知识不过关,对未来迷茫,不知如何就业。因此,大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四处碰壁,逐渐失去对就业的信心,甚至产生较多负面情绪。这类学生要么转业去做其他工作,要么一事无成,而这会阻碍社会发展,造成资源浪费。
鉴于上文所述,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多种科学有效的途径,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期增加就业率。
以往学生就业理念及就业知识的普及多是在临近毕业阶段,很多东西都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和理解,学生对就业感到迷茫。鉴于此,现阶段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从学生入学之初就将就业理念融入教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在教师引导下,做好就业规划,第一时间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加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首要工作就是做好职业能力的分析工作,对日后就业的工种及特征加以了解,且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学习活动,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另外,职业能力分析中,要明确素质对于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素质水平,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就目前而言,要想增加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日后就业率,学生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这几种能力计算机教师要铭记在心,以此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在计算机学习中获得有效提升。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促进各企业的转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准确把控市场发展需求,科学调整教学方案,加强人才竞争力。院校需对IT 市场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了解当前发展现状,预测日后发展趋势,科学规划教学方案和内容,以达到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旦教学内容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就会长年不变,而该阶段IT 行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教学体系依然保持不变,最终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型人才,阻碍经济增长,该教育模式无法顺应社会大环境要求。对此,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随市场变化,教育教学要做到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以此顺应社会发展大趋势[4]。
计算机教学注重的是技能上的提高,理论知识只是辅助,用以确保技能的充分发挥。但很多院校并未重视这一点,仍将理论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技能训练较少,即使有一些学校开展实践活动,也存在着形式单一、时间有限等缺点,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为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可增设实践课程,并将其作为核心内容,增强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合理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和操作能力。对于条件允许的院校可设立虚拟公司,与企业积极合作,引导学生了解业务需求,加强学生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合作学习中,需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其团队合作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自我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在自主学习培养中,教师自身需先转变教学理念,明确自身的辅导地位,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探索中明确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提供一切条件供学生自我学习。比如,开放业余实验室,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引导学生组成计算机学习兴趣小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承担一些校内和校外的项目,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努力,顺利完成项目,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及时解决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学校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保障,也为企业业务扩展提供助力,进而达到学校教育与企业经营共同进步的目标。同时就业能力的提升也可降低学生的负面情绪,营造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