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雅青,郭君伟
(1.燕京理工学院 文法学院,北京065201;2.天津商业大学,天津300000)
语言是文化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反映了其思维能力、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贺宏志博士认为语言能力不仅是从语言学角度考虑的公民个体的听说读写、字词句段意、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能力,更是一种语言交际能力,运用语言获得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运用语言完成一定工作和任务的能力[1]。基于以上观点,语言能力应主要包含三个层次: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语言文明诚信能力。
早在2001年,袁贵仁提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他各项素质的形成、发展有重要基础性作用[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个人成才和成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语言能力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青年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确认当前社会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占80.8%[3]。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出色的较少,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降突出表现为文字写作能力较差,在常用的应用文写作中常出现错别字,在撰写学习总结、学科论文时常出现体例混乱、概念混淆等语言失范现象。
语言交际能力是在面对具体情境之时,组织语言进行合适应对的能力。为了解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燕京理工学院的100 名在校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他们在与人交流过程中,经常出现混淆概念、词不达意等情况,有些同学表示他们害怕和别人面对面交流,在必须要和对方沟通时,也多选择发短信或微信的方式,甚至用带有笑点的表情包代替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语言文明其重要的一层含义是不说粗话、脏话。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语言能力现状,本文针对位于京津冀四所高校的在校生做了一份是否说过脏话的问卷调查,共发放并回收问卷326 份。经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只有12.6%的学生表示从来不说粗话、脏话。由此看来,说脏话的学生占大多数,语言文明意识较淡薄。
在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创新人才的新时代,语言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将其作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基于大学生的人群特点,高校应创新工作方式,多措并举,为大学生语言能力提升助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提升大学生语言能力,首要的是优化语言生态环境。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杨彬认为,语言生态本质上是由个体、族群、国家等各种言语行为主体的千姿百态的言语行为过程及其结果所共同形成的特别的生态系统[3]。语言生态环境的优劣取决于每一个语言行为主体及其语言行为。因此,优化语言生态环境还需从规范个体语言行为入手。
1.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养大学生规范意识
为充分发挥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社会功能,我国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颁布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从立法层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语言文字应用行为做出了严明规定。对这些政策法规,高校应加强宣传力度,比如通过学校广播、组织相关知识竞赛等方式让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深入学生内心。
2.依托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和谐校园语言生活
进入新媒体时代,高度网络化的语言生态环境中语言粗俗化、暴力化倾向明显。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各种聊天工具的使用者,也难独善其身,网络媒体对其语言使用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高校大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优化语言生态环境,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搭建广阔的锻炼平台。
高校应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把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当做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1.全面开设大学语文课程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0)中指出,有52%的人认为造成汉语应用能力危机的原因在于很多人重视外语学习,轻视汉语学习[4]。据此,提升大学生语言能力,高校应纠正重外语轻国语的偏向。
因此,高校应整合优化课程设置,通过系统的语言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的用语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由此,笔者建议高校应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曾为国家语委主任的李宇明教授指出,大学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加强语言文化修养、提高母语综合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开设逻辑通识课程
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密切相关。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理解和表达问题,其本质上都是逻辑问题。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提出语文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逻辑思维的提高[5],要提高日常思维能力和论证表达水平,就必须有逻辑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吴家国教授认为,普通逻辑是为人们的日常思维和自然语言表达服务的[6]。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具有较强应用性,它对思维起到规范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表达与交流。普及逻辑教育,提升逻辑素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然而现在,只有一些综合性院校的哲学专业开设有逻辑课,还有一些院校的个别专业如法学设有逻辑课程,由此可见,逻辑教育远远没有普及。高校应该重视逻辑课程,以期通过逻辑思维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断增强语言实践的自觉性,构建起自我管理的内容体系。
1.主动学习语言文字政策法规
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政策,掌握国家语言文字的标准规范。同时,还需利用多种途径积极地去宣传这些法规内容,模范地遵守和践行相关规定,以带动周围人群树立自觉的规范意识,创立良好的语言环境。
2.自觉使用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学习和交流中使用最频繁的交际工具,必须在高校广泛使用和推广。但就目前来看,大多学生针对这种情况,在高校进行普通话推广是极为必要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自觉参与普通话的学习与推广工作,在普通话的学习训练中提升语言的驾驭能力。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大量地阅读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词汇,提高语言能力。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的人词汇丰富,写文章时会信手拈来,而且内容充实有深度。为促进阅读,学校可以成立以班级或学习小组为单位的读书会,定期举办好书分享或者读书心得交流会,以此培养阅读习惯,培育读书氛围。学校图书馆,作为文献的汇集地和展现平台,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和纸质资源,它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大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一条件,使自己养成潜心读书、专心学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