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视角下大学生“云”支教实践育人新途径的探索

2020-11-25 13:11许蕾杜文玲
大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支教贫困地区育人

许蕾,杜文玲

(淮南师范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要重视基础教育的力量,为乡村未来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中指出:“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四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其中之一是部分贫困地区教育底子薄弱问题。”[1]补齐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让其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夯实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根基之所在。东部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持续做好东西协作扶贫和对口支援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部地区原计划实施的大学生支教活动被迫延期,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本就没有较好的师资力量的同时,又失去了支教教师的帮扶。

如今,“互联网+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普遍流行,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云”支教将避免传统实地支教的弊端,开启全新的支教领域。对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从教育帮扶的视角入手,对大学生“云”支教实践育人新途径展开初步探讨。

一、传统大学生支教现状分析

(一)教学状态不稳定,育人效果不显著

近年来,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缓解偏乡地区教师匮乏现状,全国各大高校启动大学生支教活动,一大批大学生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但一学期或是一年、两年的短效工作使得大学生支教活动演变成了一场接力赛,每一次交接,新任教师需仔细研究前任教师在学生管理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工作。但即便如此,学生对于每一任教师的更换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在此过程中,教育教学与管理出现部分的遗漏或重复也属自然。但长此以往,帮扶点的学生会一直处于不稳定的教学状态中,加之支教教师的部分育人想法受限于当地的基础条件,使得帮扶学校学生的教育仅处于基本的平衡状态,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实地支教成本高,风险因素繁杂

支教活动中,帮扶学校通常位于偏远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如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地,大部分帮扶地区生活简陋、交通不便、通讯受限,这大大提升了支教工作的成本。不仅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交通工具单一、网络信号不强、语言交流不畅等所引发的问题也成了支教队伍招募的巨大障碍,支教本就不是“一日之功,一人之劳”,风险因素的解决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支教活动的整体效益。

(三)支教队伍专业性不强

师资匮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数量上的不足;二是教师专业水平不够。纵观传统支教活动,较多致力于前者的完善之上,对于后者,传统支教队伍建构时,成员多以普通高校学生和在读研究生组成,可以确定的是,这类支教队伍成员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其中仅有极少一部分成员具备相关的教育经历或经过专业的培训,这一缺憾将反映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支教活动中的体现也就于此:一个专业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当下国家重视教师队伍培养的用意所在。而支教是集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和培养当地师资力量于一身的活动。因此,提高支教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便在支教过程中为当地培养强有力的师资力量,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支教的作用,从而推动中国教育均衡发展。

二、大学生“云”支教的构建

(一)支教团队与帮扶学校考察

大学生“云”支教的构建基础为人力资源,借助高等院校在这方面的绝对优势,招募优秀的在校大学生组建支教团队,其中应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者或师范生,并对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严格的考核,后期加以相关培训,从源头上保证支教团队的专业性。

帮扶学校的对接在“云”支教中也尤为关键。偏远贫困地区的交通、网络等是“云”支教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实地考察要抓住重点、逐个击破,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保证质量且全覆盖,信息交流对接等工作都要落到实处。

(二)平台搭建与课程管理

首先,“云”支教平台在取得高校的支持下,可利用微型教室作为支教授课点;其次,保障双方的网络状况、硬件直播设备良好,对课程的正常实施无阻;最后,课程的安排最为复杂,考虑大学生的学业情况,采用“固定教师轮岗制”对帮扶学校班级进行课程教学,针对学生的疑惑点专门设有答疑课,课程实施中以直播课程为主,部分辅修内容以录制形式呈现,保障实地支教原有水平不变基础上,“云”支教凸显出更为便捷有效的一面。

(三)实践育人机制

“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教学活动,完善专业化教学培训与考核机制,充分运用教学评价进行监督与反馈,深入了解帮扶地区学生的切实需求,制定适合他们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感悟、改进、提升,这对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锻炼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大学生“云”支教的优势

(一)教育帮扶,乡村振兴

针对边远贫困地区缺师少教的短板,国务院出台《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2018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着力补上短板,夯实义务教育这个根基,强化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使乡村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在提速降费、网络建设方面给予特别照顾。”[3]振兴乡村最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力量,精准教育帮扶将成为乡村振兴之路上的催化剂。

(二)互联网模式创造可能

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中心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轮流任教’。充分发挥两类学校独特优势,完善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水平。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实现两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4]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无论是在教育方法、教育资源还是教育服务上,都给予了更多的可能。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上下企业停工、商家停业、学校停课。随即“停课不停学,停学不停教”方案启动,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学生在家中走进课堂,教师在云端投入教学。学生的学习不仅没有落下,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让学生们很是欣喜。

将传统支教转变为远程“云”支教,“云”支教平台将极大地降低支教的成本和风险,解决支教时间和教师的匹配问题,教学状态呈现较为平稳的状态。“云”支教最大的优势是师资力量的强大,线上的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师数量的充足,还可以保证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身处的环境、设备条件不同,可以创造的教学思路更为开阔,辅之专业的技能训练,育人效果将大幅提升,以上都是传统支教所不可及的。

(三)开拓实践育人新领域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要途径,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手段。高校是国家人才的主要汇聚地,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启大学生“云”支教这一新的实践领域,将实践育人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甘霖在《高校实践育人研究》中指出:“分析针对教师与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对于学生而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最普遍的三大困难是:经费与场地硬件设施等资源不足、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指导教师力量不足。”[5]

大学生“云”支教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机会;培养其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更为重要的是,能将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有需要的学生,与当地的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交流,帮扶偏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使教育平等得以实现,全面助力国家脱贫攻坚。

猜你喜欢
支教贫困地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比亚迪集团扶贫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福建师范大学连续7年支教留守儿童
“90后”女孩尼泊尔支教:跋涉千里的修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