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科学园小学 孙 燕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的诗歌文化为语文课堂留下了丰富的内容。下文就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对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钱理群教授说过:“文学的教育,声音在某些时候会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声音会对生命产生触动,会碰撞出特别的情感。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朗读,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这样说,诵读应该是现在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法,选入小学课文中的古诗词大多读起来都朗朗上口,极具音韵美,而这种音韵美需要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才能更好地体会。
例如,在教学《竹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初步给学生划分节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读的时候应当把握好作者诗中的情感,开头的“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在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来,后两句再进一步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后两句朗读时要读出这种“坚定”。古诗的情感在朗读之中显现出来, 同时,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之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描绘出了画面,要想体会好这些情景,就需要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感受其中的画面美,进入情境中去。例如,在学习《渔歌子》的时候,可以问问学生: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春天到了,西塞山上泛出了点点新绿,几只白鹭在山前盘旋,不时发出欢快的叫声。岸边的桃花开了,河中一条条肥美的鳜鱼在嬉戏玩耍。一位戴着箬笠、穿着蓑衣的老翁在岸边悠然地垂钓。微风轻轻地吹,伴着牛毛细雨,老翁陶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中,不愿回家。在想象中,诗歌的语言慢慢被学生内化了,读懂了诗意,也感受到了诗歌意境上的美感。
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往往和诗人或词人的人生经历、学识修养、思想历程有着密切相关。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古诗词,就必须走近作者,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去品读、去感悟。
例如在教《石灰吟》时,对于古诗情感的理解,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石灰不怕千锤万击,不惧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它是那么坚强。那么它到底为了什么?学生自然能够说出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接着再追问:诗人写石灰,仅仅是写石灰洁白的颜色吗?这时,联系于谦的生平,“两袖清风”“慷慨就义”等,感受诗人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品质。理解了这些,能更深入地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会出诗中的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古诗词本身内在的思想性,启发学生以情验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是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长期以来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示儿》一诗,诗人陆游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此诗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这份爱国之情,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既然说“死后万事皆空”,为何独独要“悲”?既然人死后万事都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在这样的问题中,让学生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爱国情感,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熏陶。
古诗词教学还可以与音乐、书法、绘画等相结合。
教师找准古诗词和音乐的契合点,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感受美的诗词,从一片苍茫,驼铃悠扬的大漠风光,到小桥流水,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从亭亭玉立的荷花,到生机勃勃的小草……学生在音乐声中进行想象、再现和领会,眼前便会浮现出一幕幕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灵活的人物形象,极大地提高自身的感悟能力,把握到诗词的情感。
诗词和书法自古有着不解之缘,书法喜欢以古诗词为素材,而古诗词又凭借书法来展现其中的韵味。因此,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完优美的古诗词以后,让学生学有所用,运用书法特长露一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生在书写中体会到了汉字的优美,诗词的韵味。
大部分的古诗在教材中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很好地表现了古诗词的意思和意境,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观察插图,理解诗意,提升审美能力。另外,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一幅恬静的田园风光图……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依托古诗词教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它扎扎实实地在课堂教学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