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玲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源于西方的教学理念,此概念强调教学应以学生学习的成效来评价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传统教学中注重流程化教学,如教师机械背书产出教案、单方向输入式授课、考试评分的弊端,引入、执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提醒我们的教育体系要革除教育陈病,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基准进行教学。 即针对学生的个性、接受度、语言基础进行教学,切实改善教学质量,以培养社会现实需要的、务实型的翻译人才。
全球化的现状决定了各国之间势必在各行业、各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如此,一个国家才能融入国际社会,提高自己国家的竞争力。 不言而喻,语言在这种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的沟通作用具有重要的桥梁意义。 我国的飞速发展决定了国内甚至驻外各行业、各领域都应配备具有国际化视角的语言人才、翻译人才,以提高社会、国家的工作效率,加强我国与他国之间的交流,提升国家发展的效益。 英语作为全球化通用语言,其教育成果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翻译能力是语言能否得以应用的基准,从学校起培养具有一定翻译能力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国家强大的要求。 大学翻译课程的授课效果决定了校门内这些即将走出校门的学生、翻译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国家所用。 所以,翻译课程这一门可以通过翻译成果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验证学习内容是否实用的课程,是学生学习了多年语言之后提升该门语言至应用的层级、检验该门语言学习效果的“试金石”。 英语翻译课程对于学生未来从事以语言为媒介运行的行业、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
一个大学生身上体现的教育问题追根溯源,可以找到小学教育甚至学前。 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如此。 长久以来,不管什么年级,我国的英语教学基本限于听力、阅读、做题等与英语书面成绩相关的方面。 而对英语的实用比如鼓励学生用英文交流方面做得非常有限。 到了大学,普遍的学生在英语方面的问题是“哑巴英语”,这种难以表达出口的问题不仅在于口语,还在于写作输出方面。 语言的本质是一种工具,语言之间的差异是两种文化思维之间的差异。 我国这种英语教学模式造就的英语思维是不实用的,缺乏语言交流的功用性,势必影响翻译的学习,大大降低了本应通过翻译实现的英语功效。 大学翻译课程作为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将这些学习英语的历史遗留问题一一暴露,不解决这些问题,翻译无从谈起。
首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翻译理论与应用实践是重点。 这要求老师要系统地研究中英两种语言涉及的文化差异,并将之灵活地穿插、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但目前很多大学,翻译专业的老师数量少,多是英语水平较高或者语言类专业的老师。 英语好并非意味着擅长翻译,翻译涉及的理论更加繁杂、深入,是一门独立的语言科学。 其次,很多大学英语老师依然偏向于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即以老师、教材为中心,讲课即为灌输,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手段。 这种教条式的授课方式势必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授课效果不佳。 由此可见,有效教学理念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针对以上提出的当下我国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育的问题,大学英语老师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自己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状况,将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的英语思维漏洞纳入重点备课教案中,以排除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短板,对有碍于进一步学习英语翻译的弱势之处进行查漏补缺,如此,翻译教学中的内容才能有效教学,被学生有效地吸收。 其次,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行查漏补缺。 英语翻译是一门严肃、严谨的学科,非翻译专业或者翻译理论不够扎实的英语老师应该花精力研究翻译理论,提升自我的翻译素养与教案课件质量。 课堂授课过于传统、课堂氛围欠佳的老师应该勇敢地改进教学方式。 老师的问题即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之一。 良好的英语翻译老师,是翻译人才的指路人。 总之,了解、解决好当下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更好引入、实施科学的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也是当时教学界就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论的产物。 20 世纪以前,西方教育界将教学视为一门艺术。 这种教学观倡导教学中的教师是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取决于老师的个性,是多样的,导致的教学结果也是多样且难以量化、研究的。 到了20 世纪初期,在科学思潮、心理学、行为科学的影响之下,人们开始针对教育进行反思:教学应该是一门科学。 人们开始研究与教学相关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教学问题。 最终促成提出了“有效教学”这一理念。 有效教学理念关注教学反映在学生学习成果的效益上,即以学生为基准来判断教学是否有效,是高效还是低效? 所谓“有效”,其衡量标准在于,在教学之后,以学生有无进步视为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 而“有效教学”中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的行为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积极生动的课堂授课。总之,“有效教学”以学生而非老师为中心,以学生的进步与否而非老师的表现优劣为评判教学效益的标准。 引入有效教学的理念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务实型人才,使得教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报。
“有效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评判授课效果的标准,老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在执教的过程中,在准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衡量教学、确定方案与教学行为。
教师备课时,抛却传统按部就班对教材的平铺直叙,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准备易于让学生接受的知识量、论述内容。 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材的备课,教师可以提前总结、简化教材涉及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多多查阅相关课件与资料,总结中英文之间的异同之处;分析总结教材文章中不同句子的翻译方法,分类直译、意译、倒译等翻译原则。 最后按知识的重要性排序,制订讲课计划。 大学英语翻译教材的内容繁杂,一板一眼、如果想做到面面俱到,只会让老师疲于工作的同时学生也无兴趣于听课。 上述的备课过程应该遵循抓大放小、以点带面的原则,对重要的知识点、难点多举例子剖析,小的、易懂的知识点一笔带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确备课,高质量的课件,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堂可能是枯燥的,但也可以是生动的。 学生听课成效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授课风格与讲述方式。 有效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理解度、接收度为中心,因为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同等的时间内吸收相对较多的知识。 高质量的翻译课授课必然与以下两种课堂讲解方式是不同的。 第一种是“照搬式”讲课:老师照着教材或配套材料逐字逐段地讲解。 这说明老师的讲课脱离不了书本,对内容掌握不牢,必然授课氛围僵化、欠灵活。 第二种是“答疑式”讲课:老师上课不用书本,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变成答疑式的讨论,上课节奏完全失控,这样的授课让学生无法得到老师的智慧。 这两种授课方式是僵化和灵活的两个极端,都难以保障学生的课堂成效。 正确的授课,应该是老师引导上课节奏,上课主题紧扣以学生知识接受度为准所做的备课内容,对知识分清主次进行讲解、分配课堂时间,根据话题提问同学,根据课堂氛围是否需要被调动决定和学生互动的频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老师是指引者。 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调节课堂是实现“有效教学”理念的关键。
课后复习是学生对高效课堂知识的巩固。 有效教学理念的重点不在于强调老师教得好不好,认真还是不认真,学生学习的态度怎么样,而是排除个人的情绪、态度因素,强调课堂授课的有效与否最终看学生掌握课堂内容的成效。 所以,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每个环节都应该以最终学生的成长、进步程度为主导。 课后复习是课堂的延续,也决定高效课堂最终带给学生的学习成效。 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的内容应该紧扣课前准备的教案、课堂讲课的重点难点。 作业量要适中,多则引起学生反感,作业成了形式,少则难以有效巩固课堂成果。 但是作业内容必须具有能够促进、加强学生吸收的功能。 比如让学生背诵具有代表性翻译类型、原则的段落,笔译与实事相关的题材,尽量将知识务实化。 还可以布置可选择性作业,如推荐中英对照的短篇名人演讲、影视名剧对白。 教材是有限的、相对枯燥的,丰富的现实题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
检验课堂教学的成效、学生学习的成效的标准应该得以量化、可视,具有可操作性。 翻译是语言的务实应用,学生在学习了英语一段时间之后能否依据老师讲授的翻译的原则将句段、文章翻译准确是检验是否其学有成效、成效如何的标准。 老师在制定考核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成效标准时,不该出现模糊化、意识形态的评级标准,如通过英语翻译课程、理论、原则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翻译素养,培养跨国界的精神等,这些是学习英语的目的,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老师授课应该有的是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即是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成效,不可混淆目的和目标的概念。 目标是可以通过量化了数据来体现、反映出来,这些数据可以判定、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效。 有效教学理念提倡可量化的教学成效标准。 老师在阶段性测验学生掌握课堂效果的时候,应该将教案中的、将课堂上讲授的、将课后又让学生巩固的知识,以笔译、口译的形式进行阶段性检测,最终以分数等级反映学成的结果。 如此,可以针对测验的数据结果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并对教学节奏进行调整。
有效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取得的进步为标准来考核课堂的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中应该考虑的主体,但是决定这一主体学习成效的是老师。 老师在学生学习成效的过程中起到引路人、指明灯的作用。 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和前提,老师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教案、课堂授课方式、课后复习等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自我以往的操作,不停地改进方法、理念,授课的成效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由此,学校对老师的考核也应该做相应的放手,简化对老师本人的考核、教务的考核、行政化的考核,而是应该让老师腾出手、有精力去反思,重视学生的进步与否而非关注“上级”的“行为晴雨表”进行教学。 因为最好的教学,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学到的最多的东西。 老师有限的精力是宝贵的,摒除其他政务的干扰,纠正教育对教学效益的误解、操作,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实施教育理念。 老师教学行为上以学生的听课收益为考量,是有效教学理念得以实施的最大保障。
近年来,有效教学理念跨越国界,在世界各国教育界频繁“亮相”,是教育界权威人士公认的、最忠实于教育本质、最为被教育人——学生考虑的概念。 其最本质的内涵是教育的成果如何不取决于老师的表现,而是取决于被教育人的学习成效。 翻译课程教学成功的最好例证是有越多的学生能够高质量的翻译出原文。 教师无疑是这些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若能正确、深刻地理解有效教学理念,将之融汇于备课、讲课、课后追踪学生掌握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保障学生的学有成效来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