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登安
(重庆市工业学校 重庆 400043)
斜导柱抽芯机构是注射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料模具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学生顶岗实习或毕业后从事模具钳工、模具设计加工、模具维修等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针对“注射模具斜导柱抽芯机构”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将课堂延展为课前准备、课中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环节。教学过程中狠抓这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充分准备,老师认真备课、设计准备好导学任务工单,并将有关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动画及视频发布学习通平台,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中有效实施,借助任务工单,采用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巧妙引导。课后拓展任务,巩固了课中知识,提升了课中所学知识,有效拓展了教学的宽度、广度和深度。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为突破重、难点,在课中探究环节中充分利用模具图纸,仿真动画、教学平台、模具实物等资源,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了创设情境,任务引入;识读图纸,认识零件;模拟仿真,深究原理;实操演练,巩固结构;课堂总结,综合评价,即“一导、二识、三究、四固、五评”五个递进式步骤,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懂的斜导柱抽芯机构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每组同学观看“金蝉脱壳”的视频,讨论观后感。然后再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塑料桶和塑料杯,归纳出其结构的共同点,并结合课前预习看到的模具视频、动画等学习资源,小组讨论如何用模具成型塑料桶或塑料杯这些塑件,从而引出本课题。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视频和日用品创设情境引入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引导学生识读带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图纸,分析其组成零件的结构及名称;然后发布任务工单在学习通平台上,让学生自主识读、分析、辨认任务工单中的三维立体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图形,小组讨论,辨认、写出并上传各组成零件的名称,推荐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描述斜导柱抽芯机构各组成零件的名称。最后老师在投影仪上展示三维模具图形,让学生分辨其斜导柱抽芯机构的零件。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清楚了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组成零件,同时培养了学生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识读模具图形,回顾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组成,观看带斜导柱抽芯机构模具的动画仿真,学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动作过程,写出斜导柱抽芯机构抽芯和复位的传动路线,填写任务工单,小组代表描述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动作过程,老师结合视频点评总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斜导柱抽芯机构实际是一个滑块机构。并利用动画引导学生,推出抽芯距S抽与斜导柱长度L、斜导柱倾斜角度ɑ的关系,S抽=L x sinɑ,让学生深刻领会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工作过程的内涵和实质。提高了学生观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然后学生查询资料、思考斜导柱抽芯机构各组成零件的作用,填写任务工单,并积极抢答老师发布的抢答题,老师归纳总结,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应变能力,强化了对相关的知识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组成,讲解拆装模具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每组分发模具及拆卸工具。引导学生正确应用工具,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拆卸和装配模具,并注重观察、辨认、分析、小组成员讨论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组成零件及动作过程,填写任务工单。然后每小组派代表展示所拆卸模具的斜导柱抽芯机构的具体位置、零件名称及其动作过程。最后采用“头脑风暴”归纳斜导柱抽芯机构的优缺点,完善任务工单,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总结点评。本步骤通过对实物模具的拆卸和装配,让学生从实物方面认识斜导柱抽芯机构,强化了学生对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理解,进一步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组间互评,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发布“斜导柱抽芯机构”小测验及评价表,学生通过学习通平台完成测验,完成自评、互评和小组评价,并对老师进行评价。老师分析测验结果,点评测试完成情况,针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现场评讲;并梳理本课题知识,表扬表现优秀学生。通过本步骤,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对表现优秀学生点赞、表扬,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就感和获得感。
“注射模具斜导柱抽芯机构”这部分教学内容通过3环5步的实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平面到立体、由理论到实际,逐层建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3环5步的实施,借助图形、仿真动画、实物模具、教学平台等教学资源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完成了教学目标,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经过笔者的实践,教学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