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子”:郑守仁

2020-11-24 05:15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葛洲坝三峡工程明渠

一定要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把三峡工程的资料总结好,这里有些是经验,有些是教训,要吸取教训,给后人借鉴。

2020年7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郑守仁,因病在武汉逝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守仁主持了乌江渡、葛洲坝工程导截流设计,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葛洲坝截流时,担任导流组组长的郑守仁提出用“钢筋石笼”为截流龙口护底,以增强抛投块体的稳定性,大大减少了进占抛投料的流失,确保了大江截流的成功。人类首次“腰斩”长江,世界为之震惊。

1993年,在从事水利工程设计30年后,53岁的郑守仁迎来了他一生最大的挑战:负责三峡工程设计,直接主持长江第二次和第三次截流设计方案工作。三峡工程号称“全球一号水电工程”,有人形象地称之为“科技博物馆”、世界级难题“题库”,有20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名列“世界之最”。其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当属1997年的大江截流和2002年的导流明渠截流。面对难题,郑守仁集中群体智慧,首创“人造江底,深水变浅”的预平抛垫底方案,保证了大江截流的顺利实施。导流明渠截流前,郑守仁花了两年时间,通过反复试验和比较研究,提出双戗截流分担高水头落差的良策。2002年11月6日上午,奔流千古的长江再一次被拦腰截断。导流明渠截流在全国院士大会上被评为2002年十大科技新闻之一。

凭借在坝工领域的杰出成就,郑守仁先后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际大坝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等国内外奖项数十个。“作为一名水利人,能参与三峡工程是最大的幸福。”他说,“只要三峡工程需要我一天,我就在這里坚守一天。”2019年,郑守仁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开拓创新 无私奉献

从23岁到陆水试验坝工地,到79岁高龄依然坚守在三峡工地,56年的水利生涯,郑守仁几乎都在工地上度过。他坚持设计与施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建设工地上攻关解决一大批技术难题。他常常风餐露宿、临难涉险,工地攀爬、泥水裹身,不分昼夜,却乐在其中。他用一生的劳碌奔波和专心致志的全身心投入,设计出了一幅幅水利工程的宏伟蓝图。他淡泊名利,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忘我忘家,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党为民的高尚情怀。

猜你喜欢
葛洲坝三峡工程明渠
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
最美劳动者
——奋战在一线的葛洲坝水泥人
科技支撑摇高峡出平湖
——三峡工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品工程
导流明渠交通桥吊模施工技术应用
农田灌溉明渠水量计量方式分析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沙基段明渠防渗方案的选择
葛洲坝500kV开关站改造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
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安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