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与正确舆论导向研究

2020-11-24 17:40:34武晓燕刘军清鲁琳琳李艳红三峡大学
数码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传统媒体

武晓燕 刘军清 鲁琳琳 李艳红 三峡大学

伴随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智能手机、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带来了各种社会舆论的轻松传播。所谓舆论即大众对同一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进行总结分析,而提出的总结性的言论。研究表明,舆论有三个较为显著的特征:第一点,舆论属于群体性的行为;第二点,舆论具有明确的针对对象和讨论对象,例如某个事件、人物或者社会问题;第三点,舆论都具有传播性,并且速度较快,范围较广。

舆论通常具有两面性,既有良好的舆论导向,也有恶劣的舆论导向。积极的舆论导向能够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并且能够通过积极的舆论导向,化解部分社会危机。正面的舆论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缓解和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反之轻易就能制造出社会影响极坏的不实舆论,混淆视听。

技术的创新带动了人们沟通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微信”、“抖音视频”等媒体传播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知天下”,传统的“行万里路知天下事”的时代已经被互联网淘汰。如今,人们发表舆论的方式变为网络传播,通过网络图片或视频就能及时轻松的了解和接收到各种文化思潮以及天下大事,快速便捷的扩大了人们的视野。由于各个群体对文化事务的理解不同,形成的价值观也变的多元,随之而来的诉求利益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区别,以往传统、单一的纸质媒体引导舆论的时代演化为网络构建,民众轻易就能引导舆论风向,一旦在某一热点事件的看法上加入情绪化的意见,就很容易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今网民中,高校大学生占据了越来对多的比例,着眼于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也正呈日益增长之势,如不加强正确的引导,势必制约高校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

一、简述我国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舆论引导性

(1)传统媒体时代下的特征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和引导舆论的主要工具,是其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期,主要信息来源依靠传统媒体,其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报纸、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多个方式进行传播。自舆论信息形成初期,媒体主要起传播和导向作用,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唯一途径。但是,从调查中可知,传统的媒体在信息传播时,传播方式都较为单一化,属于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方式,这种舆论无论大众是否愿意,都被动接受。

传统媒体中,由于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形成是在传统媒体的掌握之中,致使掌握舆论非常的简单。媒体只是传播想让大众能够了解的,并且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只需要自上而下的进行信息传播即可。随着互联网的创新,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元化,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增多,获取信息不再仅仅依靠传统媒体,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提高,网民自发形成的舆论越来越多,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饱和性,传统媒体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创新,保持舆论的正确引导,达到支撑的目的,这就需要与时俱进,了解现在舆论形成以及发展的途径,将社会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

(2)我国高校“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

互联网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地位,成为“第四媒体”,同时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现如今,信息呈爆炸井喷式增长,各式各样的信息充斥在人们的耳边,民众通过电脑或手机了解信息的同时也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评论者、转载者。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表现为:传播速度快、引发关注高、影响范围广。

高校大学生在网民中的占比越来越大,高校已然成为舆论事件高发区,高校应该加强关注度,净化不良舆论,尽早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处理应对机制,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为学校发展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二、高校“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舆论引导方式简单,思维守旧,难以紧跟“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互联网+”时代,高校还处于舆论引导的起步阶段,对现如今的网络环境、网络舆论的明显特征缺乏了解,很多时候依旧沿用传统的媒体方式来引导舆论,应对机制较为被动,缺乏成熟系统的舆论引导机制和应急机制,没有展开具有针对性、预防性的网络舆论引导措施研究,难以形成敏感的舆论引导,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引导,通常用较为简单的方式来解决,甚至有些人员直接采用消极的态度隐瞒事实,离舆论所需相差较大,难以较好、全面去应对,刚性的管理措施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2)大学生逐渐依赖网络空间,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逐渐下降

大学生因接受教育更加全面,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强烈,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也会有所区别,信息获取的方式更多趋于网络,一旦引发出舆情,很有可能对高校产生巨大的影响。

高校应完善健全大学生网络空间和交流平台,通过新媒体,为大学生传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用网络平台,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络舆论对学校和社会的影响,提升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度。

三、“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诉求通道”,了解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学生中培养出拥护党的领导、政治素养高的“意见领袖”参与学生管理,带动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发挥与引领,建立良好的网络氛围,打造良性健康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使学生在互联网中进行理性正确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加强高校自身的管理服务与网络监督,及时消除潜在性的负面舆论,避免造成动荡。

四、结语

网络舆情已发展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高校作为网民集中的群体环境,更应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应对、引导和治理,尽早意识到当前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紧跟时代步伐,加强自身管理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环境提升教育空间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积极营造出全面、健康的新媒体环境,稳定维护高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传统媒体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 02:16:48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 09:04:16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舆情
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 03:34:38
传统媒体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