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西街小学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尤其以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中应用最为广泛,极具中国美学特征。所谓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留白”艺术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完,不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就会在学生的思维中出现问题。”这里的“留着不讲完的东西”就是留白。因此,教师在讲解一篇新的课文时,不能只是一味地将课文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应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可就课文中的重难点提出问题,或者直接由学生发问,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疑惑与理解,在课堂上积极讨论,这样一来,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独立思考与相互合作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掌控整个学习过程与方向。例如,在讲解《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教师在开篇就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鱼钩是怎样的?与它相关的可能有哪些人?”让学生积极回答,迅速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随后呈现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英雄形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课文题目《金色的鱼钩》写在黑板上,学生会产生疑问:“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产生了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翻开教材,带着自己的疑惑认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诸多的疑问,会充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他们会仔细地阅读课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文中,常有作者为了含蓄地表达,往往不将句子写完整,而是在句子后面加以省略号,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此为语句留白。这种留白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语句留白,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上下文,就作者省略处想要表达的意思展开充分讨论、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可以通过此过程,了解这些小“哈姆雷特”的思维及阅读方式。此外,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情境,让学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角”:“假如你是文中的文人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选择性地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有兴趣继续学习下去,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消除心中的疑惑。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想象,这样更能让学生在上课期间除了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外,还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
仍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课文中写道:当小梁看到老班长吃鱼骨这一幕时,“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句话后面还有什么符号?小梁省略了什么话没有说出来,你能补充说出来吗?如果你是小梁,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文中人物小梁此时内心的惊、忧、感动等情绪,进一步理解老班长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竭尽全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愿忍饥挨饿的高尚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充分运用留白艺术,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多种探究性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知识获得与能力提升的目标。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针对课文的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金色的鱼钩?鱼钩上已经生满了锈,可为什么还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这个问题与课文的主题紧密相关,可加深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印象,进而促使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索。这样的留白设计,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加深对单元主题“英雄”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留白艺术,努力优化教学,巧妙设计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当通过有效的留白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