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礼辛镇礼辛小学
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在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和自己的生活相通的情境中,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在参与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中,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比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想一想:苹果有几种切法?平时我们是怎样切苹果的?有何发现?课堂上自己动手切苹果,其间又有什么发现?这样一来,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学习,进行合作探究。
探究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只有怀着强烈的探究动机,才能面对疑难,积极进取,大胆探索,产生旺盛的求知欲。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把探究的重心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要善于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热情。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时,笔者抓住“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主动设疑:“我觉得这句话中‘偷偷’和‘钻’两个词用得不够恰当,尤其是‘偷偷’一词,一般是用在不光彩的事情上,你们的意见呢?”当学生思维进入愤悱状态时,就会潜心阅读文本,同时调动起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学生的思考结果如下:“一个‘钻’字表现出春天的小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能冲破泥土,挺立起来”;“‘偷偷’说明春天的小草生长得特别快,不知不觉间,小草已经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我觉得用这两个词与别人不一样,很有新意”。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上的独具匠心。对于那些具有文化底蕴、含义深刻且蕴含人生哲理以及看似平常但具有思维价值的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或质疑,或朗读欣赏,或比较品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思维的流畅性也称思维的丰富性,是指在限定时间内产生观念数量的多少。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教学中,笔者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思善想,让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于那些善于动脑、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学生,则及时表扬,为他们大胆思考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还常常突破“师传生受”的观念,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经常训练他们多从“为什么”“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假如是我要怎样”等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经常选择课文中那些容易使人产生某种模糊、不确定或不完整之感的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矛盾,为学生的思维设下一个个扩散点。无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点,还是教师设下的扩散点,笔者都认真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多方探求,运用各种方法来解疑,从而促使学生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要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成为一种“本领”,还应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巩固、完善,转变其传统观念,切实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铺平道路。比如,将想象创新练笔放到阅读课中。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将阅读课和作文课分得十分明确,阅读课只进行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心,掌握大意。但我们应看到,大量的范文中有不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好素材,如,一个省略号、一个空白、一幅插图,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还有很多文章可以让学生写感想、续编,如,学了《东郭先生和狼》一文后,写想象作文《东郭先生再遇狼》,学了《海底世界》之后,仿写《太空遨游》,从而实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实践证明,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把握好学生思维转换的方向和角度,抓住有利时机启发诱导、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就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课外活动联系起来,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在课外实践中,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并且有了广博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在开展创新活动时会有的放矢。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有助于培养思维的课外读物,设计具有探索性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