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远离“虚美”

2020-11-24 15:42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外表诗意语文课堂

武威市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许多教师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创设各种比赛、游戏、表演、朗诵等情景,还制作了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动静结合,美不胜收,学生也表现得非常积极。然而,热闹的课堂并非意味着丰硕的收获,只顾营造外表的“虚美”,完全忘记了语文课堂的“本真”。作为教师,我们要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理念,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远离那些外表上的“虚美”。

一、远离追求空洞热闹

许多教师认为越热闹的课堂越能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基本理念,于是刻意追求花样。其实不然,这种外表上的“虚美”并没有多少课堂实际效果。

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室里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热闹异常。可实际上谈论的问题深度不够,为讨论而讨论,到最后展示讨论成果的也往往只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看客”。还有的教师采用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让语文课堂热闹非凡,但课文内容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课文《将相和》一课,教师反复让学生上台表演蔺相如拿壁撞柱的动作,不少学生由于是第一次上台表演,动作难免僵硬,以至引来笑声一片,可教师依然乐此不疲地指导表演,在前俯后仰的笑声中学生们感受到的只是滑稽有趣,全然忘却了体会感悟蔺相如胆识过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这岂不是适得其反?

二、切忌刻意求新求异

现在语文课堂的流行用语是“你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你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结果是由于教师只是机械求新,引导督促不够,学生们胡乱盲目选择,不少学生选了最简单的一段,唱读、乱读、随意交流……表面上课堂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游离于课堂重点之外,一无所获。

还有,《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于是个别教师就刻意标新立异。如,有位教师在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父亲评价巴迪所写诗的句子细读、品味,结合巴迪的表现谈想法感受。当有学生畅所欲言地说:父亲不关心儿子,不理解儿子,不鼓励儿子……任课教师认为学生见解很大胆、有创意,赞不绝口,大加鼓励。这种教法表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但忽视了正确引导,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若把忽略文本价值取向,甚至有悖于文本主题的思想体会称为“创新”,那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远远超过语文学科本身。这样一来,语文学科还有什么文化底蕴和人文含量可言?还谈什么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与我们语文课所追求的人文价值和情感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三、避免多媒体课件先入为主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把传统的三尺讲台、一支粉笔、三寸不烂之舌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为了追求新潮,许多教师把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当作一种时尚。其实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艺术学科。她的诗意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她的诗意蕴藏在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中,她的诗意蕴藏在文与人心灵的瞬间碰撞中。而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总是把最真实最具体的事物展现在人的面前,常常使学生的思绪无法得到放飞。如,在梁晓声的作品《慈母情深》教学中,教师精心搜集了《慈母情深》中母亲脊背和头挨近缝纫机辛苦干活的视频片断。多媒体视频的出示,看似帮助学生领悟、想象,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的一种约束。课文中描写母亲慷慨给钱后又投入工作的一系列动词,所体现的慈母深情,岂是视频所能传达的?这种做法是用已有的画面、现成的思维模式代替了学生品读、想象的空间,更影响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掠夺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本应获得的美感,忽略了文本的真正内涵。

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式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使语文课堂远离这些外表的“虚美”,丢掉花架子,练练真功夫,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语文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改理念,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外表诗意语文课堂
诗意地栖居
可爱的外表下藏着恶毒的“心”
昆凌 甜美只是外表,我的心里住了个男孩
低调外表下的大惊喜 Rosso Fiorentino Pienza
被耽搁的诗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