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萍
(泉州师院附属鹏峰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情感性是音乐艺术中最大的特点。现如今的音乐课堂教学,已不仅仅是唱唱跳跳,更重要的是把思想情感寓于音乐作品之中,使学生接受更好的艺术教育。
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引领学生理解作品中的情感?该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动情,用心去体验音乐所表达的那种平凡而又特殊的情感呢?下面,我就关于“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等问题,结合自己平时的音乐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学习歌词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情感和总的表现要求,从而为练唱歌曲奠定思想和情感的基础。在教学歌词时,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运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根据歌词所反映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大胆设想,谈出自己对歌曲的认识、理解,归纳出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歌曲《中学时代》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诵歌词,自己体会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中学时代是美好的、求知的、难以忘怀的……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上团徽走向未来……
另外,让学生依歌曲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情感体验的同时,还可初步掌握歌曲的节奏,为下一步学唱歌曲奠定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又相互区别的二种心理形式。但从关联范围来说,情绪比情感要更广泛。虽然当我们体验到某中情感时,总会感到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但这种情绪色彩远不如情感那样稳定和持久。情感有强度和深度之分,有高、低层次之分。情绪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对音乐教学来说,不仅尤为突出,而且,还有特殊的表现内容。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同时也是音乐要素发展变化的过程。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虽无语义,但却是最生动的心灵语言,我们常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
在欣赏民族管弦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时,听到它那优美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中,使学生从听觉上甚至视觉上产生美感,在这如诗如画如梦的情景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与我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我们的音乐教学扩大了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歌曲《青春舞曲》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优秀合唱团体的演唱视频,学生很快很直接地受到启发,不用过多的讲解,他们就明白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和表现歌曲。
多媒体教学,可以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揭示音乐作品的内涵,使学生从中寻求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获得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言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自然地成为了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一个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毫无热情的老师是不可能教出充满爱心的学生的。相反,如果一个音乐教师总是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去感动学生,以优雅的仪态、充满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表演去感染学生,相信一定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于潜移默化中打开学生的心扉,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比如,在歌剧《白毛女》选段的欣赏教学中,我和学生一起讲述歌剧剧情,和学生一起表演,引领学生感受喜儿的天真可爱,以及杨白劳对女儿深切的爱,并且体会作品“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含义。进而让学生理解歌剧这种综合性艺术。
总之,情感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学生精神生活的主宰,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催化剂,不容忽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感情培养,让学生体验情感并宣泄情感。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互动,让音乐博大的情感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