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的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构建分析

2020-11-24 23:48贾冰洁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文/贾冰洁

当前,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还没有达到多元化的管理标准,且管理方式较为单一。我国存在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大型企业集体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1]。但是,家庭养老模式仍然是我国养老的主要形式,其他养老模式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偏僻地区多数老年人都选择家庭养老模式,但是,随着国家先后出台了相关政策,传统的大规模家庭逐渐消失,小型家庭的形成使得智慧社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据调查,我国有大量的空巢老人,老年人缺乏亲生子女的照料,家庭养老模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求。

当前国内关于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养老机构的选择、评估等方面,而对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的管理构建分析则相对较少,在研究方法上大多为定性研究,考虑不够全面,研究范围狭窄。深入研究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管理构建,可以促进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健康发展,更好地利用各种养老资源,降低养老成本,实现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的良性循环。发展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可以缓解年轻人的养老压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在此基础上,对智慧社区养老模式进行管理构建分析,建立相应的分析模型,让学者们能够发现智慧社区养老模式在管理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后续的研究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今后智能社区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智慧社区养老模式进行管理构建分析,既能更加准确地了解老年人在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又能为养老机构的进一步建设提供规范和制度保障。同时,也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平台

在BIM 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平台,充分利用平台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模式管理信息,进行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作,为保障模式管理提供智慧社区养老模式方面的借鉴依据,完善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

(一)BIM 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采集层

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平台的感知层处于最底部,是管理平台的实现基础。在感知层中,包括各种感知传感器、监控设备以及RFID 等数据信息采集设备,还可以将数据传输到传感器网络中,收集和传递智慧社区各个系统产生的数据,是所有数据来源形成智慧社区的基础数据。在感知层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在环境监测方面,BIM 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采集层可以为有老年人的家庭配置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都必须具备报警功能;在异常情况的报警求助方面,智慧社区住宅内的布局都需要设置紧急救助按钮,安装的按钮必须具备视频功能和语音功能;在老年人的住宅内还要安装无盲区摄像头,当老年人在室内出现紧急情况时,摄像头就可以自动开启;为每一位老人的身上都配置一个防跌倒设备,实时定位老年人的位置,当老年人出现紧急情况时自动报警。

(二)BIM 智慧社区公共平台层

BIM 智慧社区公共平台层采用SOA 架构,主要用于储存、计算和处理数据。BIM 三维数据信息库主要是建立智慧社区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将其存储在云平台上,云计算具有数据存储、处理以及分析等功能。为BIM 数据和物联网中各种类型数据建立统一、通用的信息交换模式,实现BIM 与物联网互联互通、互操作,便于集中高效管理[3]。利用云计算分析、过滤、上传物联网采集的BIM 数据和信息,并将其上传到云硬盘上,用户可以随时使用该平台。

云平台能够存储、分析和处理来自整个智慧社区的所有数据,为智慧社区平台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系统的安全问题主要依赖于云平台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采用数据加密和隐藏、访问控制和认证、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方法,防止病毒入侵,保证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BIM在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中的构建分析

(一)BIM 在智慧老年生活中的构建

在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构建分析中,必须着重考虑到老年人对生活安全性、环境、无障碍设施、人际交往、实现自我价值以及被关注的需求。

由于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此需要研究智慧社区空间布局,增加老年人获取信息的刺激强度,采用BIM 技术与物联网结合,为老年人的智慧社区生活提供便捷。针对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可以尽量缩短老年人的行走距离,尤其是在家中走到卫生间的距离,避免老年人在卫生间里面发生摔倒、磕碰等,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安全和牢靠的扶手。

对于智慧社区的室外部分,有很多智慧社区没有设置特殊的轮椅坡道、安全扶手、宽敞房门以及医用电梯等无故障设施,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BIM 技术以及老年人的室外活动特征结合,研究并改造大部分智慧社区的无障碍设施,使老年人的出行更加方便,让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去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活动,积极融入智慧社区的活动中,避免老年人由于长期居家不外出而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二)BIM 在智慧社区服务中的构建

BIM 技术在智慧社区的服务方面主要是基于老年人的三维信息管理,为了避免老年人的语言表达不清楚或者无法实现语言表达,通过微信语音和视频的方式,老年人可以预约上门服务,同时在提供者的管理界面上,会显示老年人的家庭住址以及电子健康信息资料,上门工作人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智慧社区服务还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其他功能,例如,在线预约、智慧社区服务场所、上门服务以及在线服务等,BIM 信息模型的应用加快了这些功能的实现。老年人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时间等,可以通过BIM 技术管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服务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但是还需要借助智能设备以及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的预约及服务咨询等,才能使BIM 应用达到更好的智慧社区服务效果。

(三)BIM 在智慧生活环境中的构建

随着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导致老年人对异味和温湿度的感知降低,使得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意外。监测老年人生活室内的异味、温湿度以及噪音,当监测到的数值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感知设备就可以自动报警,及时对老年人实行救助,可以避免意外的发生;针对不同老年人的生理特征也是不同的,还需要监测老年人的居住环境,为了使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环境更加适合居住,还需要适当调整室内的光线、温度、湿度。

1.BIM 在舒适生活环境中的构建

对室内环境的监测可以分为舒适度监测和安全监测。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模拟BIM 模型,利用模拟结果,采用智能化的方式控制室内环境;可以通过智慧社区的空间转换,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度;也可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来远程控制室内环境。

利用多区域通风网法,计算智慧社区的自然通风量,可以确定建筑物各个门、窗的开启时间,并结合室内的温湿度传感器控制室内的通风情况,确定门窗开启时室内温度的临界值。通过自然通风,减少空调利用率,节省了能源消耗。

2.BIM 在安全生活环境中的构建

除了舒适度之外,老年人生活上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要。为了保证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安全,在老年人生活环境监测应用中,应在老年人居住的每一个房间安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当监控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这时,智能社区管理平台及家庭成员会接收到报警信息,并能在管理平台上显示老人的位置信息,通过BIM 模型对老人进行三维视觉定位,查找老人身边的监控信息,实时了解老人的情况,协助救援工作。

3.BIM 在物业管理中的构建

BIM 智慧社区养老保障管理平台覆盖了建筑基础信息数据库,可以存储、检索、提取和处理建筑维修所需的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建筑概况、结构施工、建筑设备信息等,实现对设备的查询功能、咨询功能以及定位功能,可以作为建筑维修改造的依据。查询建筑物的维护数据、评估建筑物的可靠性、分析建筑物的维护对策以及指导建筑物的维修流程,都可以按照BIM 模型中的设备,访问设备的所有信息,比如供应商、寿命、联系方式、维护状况和计划、应急计划等等。

三、结语

为了有效提高智慧社区养老质量,以 BIM 技术为基础,分析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的管理构建。采用SOA 架构,以及感知传感器,构成智慧社区养老保障模式管理平台,采用BIM 技术,阐述智慧生活、社区服务以及生活环境中的应用分析,以提高智慧社区老年人的养老质量。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