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课程思政视野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2020-11-24 23:48管丽萍
就业与保障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匠思政院校

文/管丽萍

高职院校是我国用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为我国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不断升高,高职院校教育也必须开展相应的改革以满足人才市场针对人才提出的要求[1]。目前,许多高校开始提出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个人能力,使其更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作为目的,加强关于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并实现工匠精神培养同高职院校育人活动之间的高效融合,实现思政教育同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有机结合。在关注专业能力培养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强关于学生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培养[2]。如何在课程思政视野下开展关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方案,已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

一、课程思政角度下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各项理论知识以及实操技能,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即为职业精神的中心。课程思政理念的目的是建构一套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不管是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课程以及其他公共课程,还是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需要担负德育的重要责任[3]。所以,教师需要致力于更改传统职业教育之中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德育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工作中不仅教授学生在未来进入岗位之后所必要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关注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以工匠精神作为中心的职业精神以及担当意识,为社会培养更多敢于担当、认真负责的高素质优秀劳动者。

(二)有助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就历史以及现实需求角度而言,国家国力的强盛离不开创造一支高素养的劳动队伍,而高素养的劳动者不仅在于其具备完成岗位职责所必要的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包括追求完美以及精益求精等,即所谓的工匠精神。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并开始朝向高质量角度发展。而高质量发展,显然无法脱离塑造以及培养标准职业人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列入高职教育的范围之列,高度关注对高职生开展匠心品质理念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继承并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这对我国社会的建设以及进一步发展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我国整体国力以及在世界上影响力的提高。

(三)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工匠精神的培养最为直接的影响便是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成长,就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以及职业生涯而言,学校学习阶段的精神极为关键。高职院校的学生处于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具有优秀的可塑性,但也有较大概率受到来自网络或是其他渠道不良思潮的影响。例如,大部分学生不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但是社会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普遍注重这一方面能力,认为吃苦耐劳属于工作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学校在开展理论知识传授以及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关于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渗透其中,实现工匠精神培养以及专业知识传授的有机融合,进而提高学生在市场中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人力资本的附加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成人成才。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指岗位人员针对岗位职责秉持着敬畏、热爱以及认真完成岗位职责的一种精神状态。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之中也频频提及关于敬业的思想,不仅如此,敬业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核心内容之一。

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在高职院校之中担负着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职责,所以教学中也需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其中[4]。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特别要注重思想修养、法律基础课程同工匠精神之间的密切联系。该课程也是高职生最开始接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包括关于思想、法律以及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而在道德教育方面,教师便可将敬业精神教育融入其中。教学之中普遍可以采用经典诵读、视频浏览以及情景创设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工匠精神和敬业精神在人生、职业发展方面的影响效果以及作用。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搜集周恩来的相关资料,包括文献资料记载以及视频资料,从中可以发现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借此引导学生收集更多敬业的案例,包括近期的援鄂医护人员以及凉山森林火灾消防人员等,使得学生感受到在不同岗位中敬业的表率,借此引导学生实现敬业精神内化。

(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精益求精代指工作人员在自身岗位工作过程中讲求完美、追求细致与机制的一种精神,是生产更多高质量产品所必不可少的一种专业品质,关系着企业生产质量以及效率。专业课程是各个专业学校必修以及主修的课程,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也普遍投入大量时间开展专业课程学习,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显然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点所在。专业教学需要结合专业特征,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估中,实际教学期间学校需要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作为教师应亲身示范,在日常行为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影响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优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是访谈交流,针对所教授对象的职业素养情况有较为基础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开展蕴含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将工匠精神的培养同专业层教学时间形成合理的结合。不仅如此,教师在强化关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潜移默化之中教授学生具有奉献合作精神、服务意识以及诚信精神,使得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在其专业能力提高中的作用。以学校的药学专业的学生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胡庆余堂制药遵循先祖遗训的例子。另外,诸如会计、旅游数据分析员等岗位对工作人员精细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精益求精更是其必不可少的一种职业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属于从业者理应具备的一种持续追求突破以及革新的素养,是目前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无论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热爱发明以及创新匠人的努力。工匠精神热衷于追求品质优秀的产品,就需要其不断地雕琢产品、优化工艺技术并不断研发新的工艺技术,而上述即为一种创新。

高职教育需要有效结合“互联网+”理念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即时性以及便利性,实现创新精神在课堂之中的渗透[5]。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构建创新实践平台,借助为学生建设创新实践的网络空间。以营销类型的专业为例,就是运用互联网所创造的虚拟空间,尝试为学生建立能够实现精准营销,或者是同消费者开展沟通的桥梁,从而为高职生供应效率更高、且创新的营销实践体验,也可借此令学生明确创新能力的价值以及作用。同理,以会计专业为例,教师也可为学生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实践机会,仿真互联网金融操作的具体程序,使得学生尝试应用互联网技术了解网络用户的投资偏好,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帮助下,明确用户实际需求,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现。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时代技术,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影响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的习惯,以提高学生整体竞争力。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关于人才的要求将不断提高,特别是关于人才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将有更为苛刻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输送机构,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所以,应顺应“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趋势,促进将“课程思政”作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教学革新活动。在教育教学中,需要明确课程思政角度下培养高职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加强关于学生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一系列工匠精神的培养,实现工匠精神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性,以提高高职毕业生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满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猜你喜欢
工匠思政院校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