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靓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 年提出,从简单来说就是把各类物品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件与设备、全球定位系统等多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实现对数据化信息的智能识别和管理,从而实现对各类物品的远程感应和控制,实现生活的智能化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的物联网发展进程中,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具有智能化、可信化和融合化的特点,从管理应用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出开放性、服务性和标准性的特点。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影响着生产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进程。与此同时,在物联网的发展应用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如何有效的处理这些数据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从数据信息处理的方面来看,能够将物联网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局部区域的协同感知,由多个相同类别或者是不同类别的传感器工作协作对被测目标进行感应,从而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感应数据,利用对局部区域的信息处理和融合从而获得更加高精度和可靠的感应信息;一部分是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同时也包括面对无线传输网络状态的感知信息的进一步融合处理,自适应传输链路状态的应用层编码和传送协议优化,以及数据的安全传输处理 ,最终达到实现大量物联网信息的进行高效率和安全稳定的传输;最后一层是利用支撑层上的基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的共性支撑、服务决定和协调控制等。目前物联网的信息是超大规模的信息数据量,该网络需要利用感知信息具有的时间和空间的关联特性,从而实现在不同的空间区域上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级存储和搜索,能够有效的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面向物联网的数据分级处理技术能够实现数据信息过滤、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等功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型应用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
物联网的数据分级处理主要分为两个系统,分别是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和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最终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分级处理。系统中采用的是标签读写器,共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交互模式和自治模式。当读写器处于交互模式时,用户可以直接向读写器发送指令,然后读写器根据接收到的命令完成对应的操作,如果读写器没哟收到命令就不会有动作反应。当读写器在自治模式下工作时,首先用户需要对读写器传送一系列的设置命令。例如需要读取标签的时间和方法,还有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方式,最后读写器能够根据命令对标签信息进行自动监控和处理。
海量物联网数据分级处理系统是一种层次存储系统,其服务主要是针对服务需求和成本构建。该数据分级处理系统由各种性能不同、可用性和单位价格等指标的存储级别构成,将所有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存储级别中,例如固态硬盘和光纤盘等。该系统能够合理有效的存储大量的物联网数据,并且具有性能高、容量大和成本低等特点。数据迁移技术是分级存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存储层次之间对数据进行迁移,同时也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数据访问的一致性。数据迁移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在线数据迁移和离线数据迁移,离线数据迁移是将应用停止服务之后进行迁移,同时也避免了迁移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一致性的维护。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大部分企业应用都要求24 小时在线服务,所以离线数据迁移已经不适合一些规模较大的存储系统,在线迁移已经是现在迁移技术的重点研究部分,同时也在物联网的海量数据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联网数据的分级处理能够有效的减轻系统的负担。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物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为了减轻物联网系统工作的负荷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分级处理。物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想要使物联网充满智能,就必须要结合一些智能信息处理的方法,数据分级处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该技术对物联网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减少数据信息的处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