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医融合视角下健身类APP的功能性思索

2020-11-24 19:44周昊阳成都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23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运动

周昊阳 成都体育学院

自我国第一部《体育法》颁布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颁布了多个版本的《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健康中国2020”取得重大成功,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家首次把“体医融合”写进社会发展规划大纲,其中重点强调“体医融合”相关概念,“体医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结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大众对“健康”理念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寻求健康的方式、方法叠出,因此在合理、有效、健康为保证的前提下,如何开展大众体育健康值得深思。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和健身房的锻炼方式,健身类APP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快捷地改善了个人身体素质。首先,健身应用对时间和场所要求较低;其次,健身课程根据自身的爱好、身体状况及承受能力进行选择相应的健身内容;再者,使用方式也相对简单方便,只需健身者一部手机或iPad等多媒体就可进行课程练习。健身应用主要是第三方智能手机应用,提供丰富多样的健身信息,记录健身数据以及个性化指导。它很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健身应用中相关课程内容的制定与用户的跟练可以培养其对运动的兴趣,增多身体锻炼的次数,从而在小部分、大群体中实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目的。但是目前,指导水平偏低是我国体育科学化的现状,大部分用户在使用APP进行体育锻炼时无法得到科学的指导,非常容易造成锻炼的盲目性。全凭自己的感受和经验,甚至没有科学有效的指导,就会导致运动损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行为会制约体育与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锻炼失败,还会造成心理阴影,影响用户健康。本文通过深刻领读体医融合的政策文件,再进行其精神内涵分析;其次又对体医融合与健身APP协同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基于体医融合背景下,以期能够逐步完善健身类APP功能。

一、体医融合内涵

“体医融合”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早在19世纪,美国健康专家就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体育与医学结合的可能性上,进行有关体育与医疗结合的研究论证。后来中国也提出了这一新的模式。2012 年我国引进美国运动医学会“运动是良医”的理念,提出“体医融合”的概念。2016 年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健康法制健身、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首次把“体医融合”写进社会发展规划大纲,体医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时至今日,关于体医融合概念的辨析和争论仍未停止。多数研究者认为,体医融合指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锻炼康复”的医学过程中,将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健康评估、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等众多知识集合,运用“医学治疗 + 运动干预”的手段实现健康促进的模式。

二、健身类APP功能现状

(一)健身类APP用户数量庞大,用户覆盖面广

从现如今市场上主流的运动APP来看,运动健身APP不仅注册用户数量庞大,而且用户参与度高、形式多样、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与传统的健身模式相比,它在金钱、时间、地点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以华为应用市场下载量排名靠前的几类运动健身 APP为例:(1)华为运动健康,安装量达128亿,主要为用户提供专业运动记录与训练课程;(2)Keep,安装量为15亿,主要功能为居家健身;(3)步多多,安装量4亿,主要功能为健步运动;(4)小米运动,安装量2亿,主要为用户提供精准运动记录;(5)每日瑜伽,安装量0.6亿,主要提供零基础瑜伽教学。

(二)健身类APP功能目前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比不同类型健身APP的下载量,排名靠前的几类运动健身 APP 基本上依靠其主要功能在广大的健身群体中被广泛应用,当我们应用这些健身类APP 时不难发现:为用户提供专业运动记录与训练课程、居家健身、健步运动、提供精准运动记录和零基础学瑜伽等主要功能为了适应健身用户的需求都囊括在一款APP中。其中由于健身类APP用户基数较为庞大,且其功能大多具有普适性,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用户难免忽视其身体状况特点,因而缺少以体育锻炼为目的进行的保护预防与运动损伤康复。

(三)健身APP应用市场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相关专业指导

健身类APP功能设计标准不成体系,服务质量较大程度上依赖设计等个人能力,难以规划管理与复制。健身运动APP自身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良好的体验需要专业的指导。就目前而言,我国在运动保护、康复理疗、运动处方、健康管理等方面人才缺乏,因此,应当打破传统培养人才理念,实施体育和医疗双技能培养人才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基础课程的建设至关重要,是人才建设的根本保障,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活动多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虽然当下,国内体育高校创设了运动康复与运动医学等专业,其宗旨在于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其自身高校设施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体医复合型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导致健身类APP行业专业性人才供不应求,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定制体验。

三、健身类APP开展体医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健身类APP开展体医融合提供了保障

根据Keep官方发布数据显示,平台上日常活跃用户数量超600万,注册用户总量大约为3亿。依托庞大的用户基数,从用户需求出发,使健身类8APP 的主要功能更倾向于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出发点而制定。当然健身类APP的开发、应用时,将主动提示、用户被动填写真实或部分虚拟的相关数据,在专业算法的处理下,可将其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在此基础之上,制定或修改当前的锻炼计划、自选课程等健身内容,不仅极为智能快捷,同时个性化的定制方案也极高增强了用户粘性。

(二)国家政策为健身类APP开展体医融合提供保障

在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家首次把“体医融合”写进社会发展规划大纲,指出“加强健康法制健身、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等”。“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和深入推进的历程中,“体医融合”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体医融合”相关政策的沿革以及“体医融合”理念发展的分析可以发现“体医融合”可在促进国民健康观念转变、加速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现代体育文化产业体系和提升国民身体素养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体医融合能够促进人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人们关注健康的重要性。

四、构建体医融合背景下健身类APP的发展模式

目前健身APP用户数量庞大,用户活跃度高。在此基础上,依托互联网+背景和大数据,在数据库中记录用户的运动位置、运动量、运动方式和运动周期。在记录大量运动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用户自身情况,给出最佳方案,对出现异常身体不适的用户建议采用心律降低的运动项目或立即停止训练,并提示送往医院治疗。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对比以往的运动项目,完善运动内容和训练方案,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和锻炼部位的不同运动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使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得到最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案。

将体医融合理念融入健身类APP中,主要是为了便于全民健身运动风险评估,以及科学锻炼、营养、康复指导信息的获取。如从较大程度上降低用户运动损伤的风险,同时针对身体恢复、肌能修复的用户在所应用的健身类APP 中找到合适的康复训练课程,对于修复部位的不同需求,先入为主制定合理的计划课程,按照运动负荷量的程度自动安排课程次数。从医疗视角出发,对体育健康行业的监测,加之医疗、卫生部门的指导,搭建个人体育、医疗各方面数据的综合整理服务APP,让用户真诚地感受到便利、省时。体医融合下的健身类APP是建立在科学锻炼、康复指导、健康信息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咨询方便和健身风险评估信息的一个资源平台。由于每个阶段人们的身体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体医融合背景下的健身类APP应当具有全面性,一方面,可以满足各个阶段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应当包括体育、健身、医疗卫生等信息资源作为建设基础。

五、机遇与挑战

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增加的健身人口,也使得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水涨船高,健身类APP因其不受场地限制的优势成为推动全民广泛开展健身运动的强大助力之一。国家相关部门正进一步完善全面健身指导体系,贯彻落实全民建设理念的普及工作,提倡群众树立主动的健身思维与观念,将“防治为主”的健身理念渗透至全民健身活动中,借此方式促进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

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可知,构建大数据建康医疗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任何区域内实现健康数据开放性,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5G 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传送速度,结合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数据分析、整合、处理、共享等功能,促使健身类APP数据库的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目前家家户户基本都有智能手机,这为健身类APP建设完善提供基本支持,为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因此体医融合背景下构建健身类APP建设还需要满足操作简单、普遍性原则,即使老人也可以进行咨询,进而为人们身体健康提供运动和医学指导服务。

但由于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健身类APP开展体医融合还缺少相关标准以及数据支撑,难以全面开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达到防治保健目的。其次,“体医融合”,目前还可以说是新生事物,其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逐步实现的融合发展过程。再者,目前健身APP市场鱼龙混杂,难以保障健身平台指导人员的专业性,而就国内目前发展现状而言,体医复合型人才稀缺,虽然不少高校开展培养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面对数额庞大的用户,仍是杯水车薪。

因此,各类健身APP应注重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竞争力的同时应注重加强用户粘性,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趋势的不断深入、创新思维的研发和探索作为科技服务的背后支撑,健身类APP将逐渐成为推动我国体育健身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如何将创新的科技服务贯穿于体医融合将会是体育健身产业的重难点。

六、总结

首先,体医融合建设的目的是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同时,为其提供高效、全面、便捷的指导服务,以此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在健身APP中积极开展体医融合,可以凭借自身的用户基础和政策优势,达到强身健体、防治未病、增进健康的目的,促进体育与医疗的互相交流和补充,从而促进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的潜在功能。

其次,在用户使用健身APP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对其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进行专业、合理的评估,不仅能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案,而且更能加强医疗在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提高运动效率。对肥胖体征、高血压等特殊用户人群来说,在健身APP中加入医疗评估,帮助其认识自身健康状况,为他们拟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使用户能更快更好地达到其锻炼目的。

再者,健身类APP结合体医融合,属于普遍的案例,其探索和实践促进了体医融合在理念与技术上的创新,扩大了体医融合服务对象的范围,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医疗设施有所欠缺、健身设备需要加强的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实践参考价值。

最后,从社会层面来说,在健身APP上开展体医融合,为用户制定个性化健身方案,需要完善体育与医疗融合设施,需要政府的主导,需要体育与医疗的部门协同,以此推动体医融合背景下健身类APP功能的逐步完善,进一步扩大传播健康科学的运动健身文化,使之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构建“体医融合”健康环境,发展“体医融合”建设实施方式,将“体医融合”的多样化功能与实用价值充分凸显出来。

体医融合视背景下对健身类APP功能的思索,目的是在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同时,能够利用健身类APP为其提供高效、全面、便捷的指导服务,以此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体医融合背景下改善健身类APP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其中人才资源和信息技术都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培养人才方面还需要高校给予较高的重视,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出体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再加上5G信息技术支持,相信健身类APP发展会更好。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运动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不正经运动范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