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0-11-24 17:50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
甘肃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范读教师应文章

甘谷县大像山镇南街小学

朗读在小学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往往学校和教师在朗读教学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却常会出现朗读效果欠佳的状况。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取得较好的朗读效果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正确地范读引导

朗读是“口耳之学”,朗读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口授耳听”。朗读,即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言语的活动。在这一转化活动中,教师并不是机械地将语言文字变成声音,而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思想内容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因此,朗读是一个有着复杂的心理、生理变化的驾驭语言的过程,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读书活动,是有声言语的艺术化。教师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不仅可以声声传情,彰显朗读的标准,而且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感染,进而学会朗读技巧,所以教师的示范引导至关重要。然而,在现今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1.朗读发音不正确。教师发不标准的普通话的声调就会影响到朗读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前,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朗读练习。要检查是否按照标准音将每个字的声、韵、调念准了,更不能读错字,不能带方言,还应注意变调变音的问题。如上声“一”、“不”的变调以及语气词“啊“的变音等。此外,还要避免漏读、添读、倒读和读破词、读破句等现象的发生。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所以,教师朗读发音正确是第一步,也是必须做到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标准的范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朗读方式平淡无奇。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朗读只是单纯地照字读音,声调平直,没有重音、停顿,或者不按文章意思随意进行朗读,不着一丝语气和色彩,让人听起来毫无美感;有的教师在读的时候声音小且速度快,让人听不出所以然来;还有的教师只是一味地从声音上模仿,形成一种固定的腔调,类似于“念经式”读法。教师的这几种朗读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小学生本来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这样的朗读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课文的优美,而且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对朗读失去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的题材和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好句式的重读和停顿,注意语音、语调,这样的示范朗读才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学生朗读

1.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的天性使然,凡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就会在这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某种潜在的能力。教师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材料,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朗读内容一定要经典、精彩,这样才能抓住学生们的“耳朵”和“心灵”,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和“范本”,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朗读中来。此外,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并创设朗读的情景,如让学生共读、个别学生读、分组读、分角色读以及男女生比赛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朗读的表现要积极给予肯定,让他们获得自信,尝到甜头,其自然而然就会对朗读感兴趣。

2.合理安排朗读的时间和内容。在目前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朗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安排的不合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朗读流于形式。一节课的时间,因教学内容繁多,往往会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压缩,几分钟不到就匆匆结束,朗读的效果大打折扣。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应安排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多读,声音洪亮,吐字清楚,发音标准,读出情感,读出味道,进而领略到朗读的魅力,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此外,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安排适宜的朗读内容。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力差,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所以宜运用“图文并茂法”,内容主要涉及童话、寓言、古诗、儿歌,其读起来朗朗上口,简单易记。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语文水平的提高,掌握的词汇逐渐增多,而且所学课文大都是记叙文,记叙文描写细腻,感情丰富,其中有很多优美和内涵丰富的语句,这些都适合朗读,学生要重点读、多读。

3.加强朗读技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美读得其法,不但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会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要教师在技巧上进行必要、适度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只有学生掌握了方法、技巧,才能读出感情来,才能领略到文章的魅力。此外,教师对于朗读的评价不能过于单调,应该从语音、语调、情感、对文章的理解把握等方面予以综合考查。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朗读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范读教师应文章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