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第二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这一教学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和认可,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情境创设中,问题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注重数学的应用性,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情境创设的内容安排要注意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境创设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取材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使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教学中能和学生的这些知识做类比,那么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旦接受也会被学生牢牢的掌握。
例如在整式同类项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和实际中的例子相比较,把数学分类的思想形象化,在电化教室里用希沃5的分组活动对一群猪羊的图片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无角的是猪,有角的是羊。这基本就是一个游戏,每个同学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到,还感到新奇以至于达到情绪高涨,这时抓住时机自然地过渡到同类项的分类中来,分类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学生乘胜追击,很自然地应用刚刚在猪羊分类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数。
这样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接触了数学分类的思想。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我们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学生自然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过去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学生不难发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边形。这一发现解决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因此,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能给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坐标系(平面)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躺在床上静静的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兴致已经调动起来了。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而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个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也绝不仅这几种,如还可以设立疑点、猜测、验证、错例反证、考察等等创设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很多现成的素材,例如小猫钓鱼、为妈妈折千纸鹤、收集废电池等等。这些情境的创设,我们可以进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挂图,有的可以再制成多媒体课件,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管怎样的方式,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自身知识的不断丰富,需要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教育的热情。
当然,这种教学手段也存在弊端。如由于一个教学班的几十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完全一样,对极少数的学生来说,虽然把情境教学过程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但不能把情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看情境情趣盎然,引申到数学知识则一落千丈。情境创设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不能起到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作用。
总之,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无论是哪种形式和手段,其目的均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