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教育局
学校和家庭的共育过程中,驻校活动的主要职能是在家校的监管和互动中形成共识,然后构建起最有效的共育形式和流程。通常情况下,根据生源情况和学情,班主任、授课教师与家长要定期对学生的在校和在家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监代管和以势利导成为常见手段。这里面不免有家长独特的意识、态度和做法,但是在教育的高度、丰富性和系统性上,学校教育要远远优胜于家庭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授课方式、教研成果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家庭教育形成方向性指引,学校的政策性引导也会将学校的教育成果持续不断地衍射在家庭教育的氛围中。从这个角度来说,家校共育的建立模式没有统一标准,只追求最有效的共育效果,各种奖惩制度和资助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是最直接的表现,并能通过学生与家长的反馈情况形成学校实际的管理模式和家校共育模式。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价值取向的研究和行为习惯的研究就成为学校教研和教改方面非常重要的内容。
家校共育中,除了传统的入学教育、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中考动员大会等,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方式和进行家校交流的目的会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家校各种微信群等通信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学校与家长的交流更加快捷和高效,虽然不能全面和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但是在学校教育精神的传递和教育效果的延伸上却具有现实意义。从学生个体出发,教师和家长为学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形成教育合力;班集体与家长群体能在共同目标上形成合力,家校的教育合力会对班集体的长远规划和快速发展形成巨大的支持力量,能直接引发社会支持家校共育,这对良好校风的形成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也能为家校共育模式积累非常有益的组织和管理经验,并且能较快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现在对初中生的评价体系都具有过程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而且结果要优于过程,认定性要高于发展性。在家校共育的交流沟通中,需要重视家长对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系统性认可程度和认同范围,我们对教学成果的延续、转化和评价需要家长与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学校根据驻校家长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邀请部分家长驻校了解学校的日常工作和学生的在校表现情况,也能够在召开的教研会议、组织的庆祝活动中加深家长对学校管理与教育的理解程度和支持力度。驻校家长制度能够为学校和教师的家访工作提供众多有利条件,简洁、高效的沟通方式能够助力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和人格上的完善,这对于刚刚开始理性思考的初中生来说,无疑能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学习性格和状态,并影响到以后的生活中。
家校的共同监管是共育的方式之一,共育的目的是实现初中阶段的教育目标,方式和内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这一点上,随着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家校共育形式要灵活多变,并能够在家校共育的合力下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和延伸发展,尽量避免因学生独立意识的觉醒而忽视正常的心智成熟规律和过程,其中耐心和权威是共育过程的特点,爱心和智慧是共育方式的要点,家校与学生的充分沟通和言传身教能为共育提高附加值和成功率。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多种交流和沟通手段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灵活变化。只要学生能够处在家校共识和共育的轨道上,就能很容易让学生取得学习的快速进步和性格的自我完善,这时学校教育的策略就是要对家庭教育提出新要求和新期盼。当家校的教育需求达成共识时,共育的目的鲜明、简洁、高效;要是不能达成一致或者存在脱离学校教育的本质时,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任何制度的监管都会成为一种束缚,会在多方面对学生的心智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那么家校共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总之,家校共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和学习综合素养的提高,如果能够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入手,就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并在不断优化共育手段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奠基作用。学校的教育策略能为优化家校共育的方式提供最简洁的路径和最富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也能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扩大学校教育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