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强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计算机技术应用场景的广泛性,对高校体育教学既是难得机遇又是发展挑战。传统教学方式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完善,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转型发展,有助于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体育潜能的激发。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持续推进,可以充分彰显体育教学对高校教学的积极影响,更好地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期待。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互联促进了教学模式信息化发展,在线教学模式开辟了教学方式新路径。信息化的崭新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渗透入课堂教学中,打破了教学过程的时空限制,突破了知识壁垒。学生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如网页浏览,视频微课等方式展开自主学习,获取体育理论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在线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育项目爱好,制订符合自己兴趣特征的学习方案,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与教学效果的增强。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寻求教师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项针对性解答,远程指导学生科学开展体育项目训练,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高效化发展。师生之间的高交流频率可以有效增进师生感情,减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构建的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产生了较大冲击,基于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点与信息化教学的创新点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技术发展的深入拓展推进中,重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传统体育教学多为师生面对面的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组织安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根据教师指令按部就班的学习训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体育潜能的激发,而在计算机技术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拥有了更高的自由度与可调控性。基于计算机为媒介,运用信息化元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逐渐调换,教学模式有以教师为主的单主体教学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引导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教学模式过渡,为高校体育教学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发展思路,提高了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学注重专业知识教学,学生参与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所占的时间比重高,参与体育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各类网络学习平台与学习软件丰富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载体。这些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教学,而且师资力量强、专业性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为高校学生体育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策略,为高校体育教学线下课程的提供了有效补充与拓展延伸。
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丰富完善教学资源库需要教师群体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性优势。体育教师专业特长不同,擅长领域不同,体育教学工作者携手并进,通过课堂设计、教学研究心得的分享,电子教案、体育微课、优秀体育赛事等教育资源共享,更好地优化体育教学方案设计,促进体育教学工作者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
在体育教学中频繁利用的体育教学资源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体育电子教案与体育理论课件,学校可以在新课标体育发展目标的指引下,统一体育教授电子教案课件制作标准,将优秀电子教案与课件上传至学校网络资源库,供其他体育教师学习参考,提升体育教学资料水平,促进体育教学资料多元化发展。其次是短小精悍、教学目的明确的体育微课。学生利用微课视频提前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预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微课视频播放的可重复性可以让学生对于体育项目技术动作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此外,精彩的体育竞赛视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体育习惯的养成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是增强体育教学课堂效果的有力资源。
体育运动特点是在动态中进行,有的还需要在高速的跑动,或跳跃、翻滚中完成。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个新的技术动作,单靠一次教师示范就要学生搞清楚动作结构是比较困难的。学生看到的动作示范,通常是在正常速度下进行的,整个动作常常是一闪而过,学生往往对动作结构与细节看不清楚,这时教师就可以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在视频播放时放慢其播放速度,而教师做示范时不可能在空中把动作停顿下来,或突然减慢动作速度,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就能达到这个效果。再配上讲解,即直观又有针对性,学生就能清楚了解整个动作结构和它的重点、难点,对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缩短练习泛化过程,提高体育课教学效益能起到明显效果。例如,在篮球战术配合教学中,以前教师经常采用磁性战术板,但板太小,不利于学生观察,后面的同学根本看不见,影响讲解与演示效果。后来,教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自己编辑制作的电子战术动画,让学生快速明确复杂的战术跑动路线,将烦琐的战术讲解简化为易懂的战术动画,学生兴趣大增,也能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练习内容。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师生之间实时互动提供了实现路径。微信等依托互联网技术与移动终端进行实时通讯的社交程序日渐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主流方式。在高校体育教学工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时互联优势,建立体育课程群组,并积极通过群聊分享优秀体育教学资源。对课堂重难点进行线上答疑解惑,对课堂教学内容短板进行补充拓展。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微信等实时共同工具与学生进行单独访谈,切实了解不同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遭遇的困难,根据问题差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增强对学生日常体育训练的指导,关乎学生情感生活,增进师生关系,提升体育教学效果。
数字化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丰富教学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状况、体育训练参与程度、体质健康水平、在线学习时长有一定了解,确保课堂出勤的真实性,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体育训练测试等提出建议与评估,从而增强对于学生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改变以往总结性评语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此外,教师可以设计评价表,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及时评价。首先教师讲解评价内容和操作方法,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学生对可以对自身运动技能、体能练习、情感心理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估。再者,学生也可以根据数据反馈进行自主评价,并利用网络平台对现有体育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
通过网络技术,教师可以将体能练习方法的视频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并且标注了练习数量的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有选择性进行针对性的自主练习。例如,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下肢力量不够可以参照下肢力量素质教学视频进行训练;如果是腰腹力量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核心力量练习视频;有的学生身体素质比较差,她就可以反复多练习几组,反之也可以少练习几组,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运动量的大小,符合学生体能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体育课程是高校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体育潜能,培养学生锻炼意识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应提高对信息化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顺应新时期教学方式的变化,积极参与体育微课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等的制作,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推进计算机技术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