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龙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跳远是一项在高速度完成跳跃的运动,其运动特点是高速度、高强度、大力量,所以在此特点上进行跳远运动时会对运动员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但是只要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加强自我意识,在现代科技发展下科学的进行训练,加强肌肉力量的关节的稳定性的前提下积极预防和合理安排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损伤的出现。
造成跳远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粗野或违反规则、场地设备有问题、自身身体素质不足、自身意识不足、专项训练外其他运动时的不确定因素等,跳远运动损伤原因主要是错误的技术动作、大腿肌肉拉伤、膝关节损伤、踝关节、腰背部损伤等,所以高校教师在训练时应培养运动员的自身保护意识以及专门对易损伤的薄弱部位增强肌肉力量练习,其中错误的技术动作是初学者在跳远运动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在从事跳远运动时往往男运动员的受伤率高于女运动员,因男运动员在其本身的爆发力高于女运动员,当起跳时的强大的爆发力高于自身的肌肉力量时,自身肌肉力量不足以匹配爆发力时更容易造成损伤。
运动过程中造成的损伤,在任何体育活动和训练时都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科学的有效的预防是任何从事体育活动时的一个重点,我国跳远运动随着老一辈人一步步摸索前进,以及借鉴国外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而在成绩提高的同时的重点就是减少了运动员的伤病,能够更多的参与训练比赛,所以预防运动员损伤是提高比赛成绩的关键。
学生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原因主要是错误的技术动作,是损伤人数最多的,其次是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素质差,占损伤原因的次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的不重视、疲劳、场地等原因也是造成损伤的一些原因。
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错误的技术动作,正确的运动技术必须符合项目运动规则的要求,符合人体力学的结构,在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运动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错误的技术动作不仅使得比赛和训练成绩停滞还会因违反其运动的发展规律而造成运动伤害,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任何运动都有其技术动作特点,我们在遵循该运动项目特点的同时,依靠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掌握合理的、规范的和先进的技术动作,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手机等工具辅助我们日常的教学训练,教练员、运动员通过观看录像记录运动员技术动作是否正确,通过技术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潜能不仅能避免运动过程中的伤害还能大幅度提高运动成绩。
准备活动是体育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目的是让运动员的身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的过渡过程,使身体得到一定的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动作做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适宜的准备活动就像汽车跑高速前往油箱里加满油,让运动员提前进入状态,在肌肉和关节充分热身后能够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的延展性,在接下来的训练或比赛时能最大范围的发挥其身体的主观能动性。准备活动不充分会使身体的能量在没有被唤醒的情况下仓促投入训练或比赛,身体各机能还没有做好准备,不仅不利于取得好的成绩也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身体素质是衡量一个运动员运动水平高低的重要自身因素,它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前提,是教练员将采取何种训练方法的首要因素,良好的身体素质有能够更好的帮助运动员预防伤病,从而延长运动生涯,由于跳远运动员主要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发力为主,所以膝关节的柔韧性也与损伤的发生有着很大的关系,柔韧性好的,膝关节延展能力就强,而柔韧性较差时,延展能力弱,易于引起损伤,实践表明,跳远运动的力量素质对膝关节损伤和踝关节损伤有着重要的作用,股四头肌力量强其承受的范围就越大,其他部位的负荷就小,膝关节周周的肌肉更加能够稳定,就不容易造成膝关节的伤害,要在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中充分体现下肢的抗阻力训练,加强快速奔跑的能力,充分发展腿部力量。
跳跃运动是速度力量性项目,在高速度大力量的基础上完成助跑、腾空和落地动作,这就要求运动员时刻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不能麻痹大意,因为在身体在最高速时完成起跳所带来力量的冲击力非常大,一时的疏忽极容易加大受伤的概率,所以运动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品格排除一切干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引起损伤的原因还有就是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忽略可能带来的危险性,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从而引起损伤的发生。对于运动员来说,运动训练出现损伤是不可避免,运动员应当正确面对,出现伤病时及时跟队医沟通,不隐瞒伤病,不带伤勉强参加训练和比赛,以免增加伤病的程度,而作为教练员也应该了解运动员身体状况,根据其身体状况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心理措施,运动员也应当加强运动损伤预防和治疗知识,从主观上增加自我预防和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做到不轻视、不勉强、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在训练计划中教师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去我国讲究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即指训练过程中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这一原则早期一直是我国的重要训练体系,也为我国的体育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些年随着科技水平与认识水平的提升,我们更加科学的安排训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时代的运动特点及规律,但是还存在少数教练员在制定计划时不能科学的对待,没有从实际出发,一味的从难、从严,大运动量训练,造成一些运动员在大强度高压力的背景下训练,从而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赔上了运动生涯,合理科学的安排能够使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竞技能力的提高,由此说明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不但不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而且还会造成损伤,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科学地控制训练负荷是保证训练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提高运动水平、预防运动损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跳远运动损伤大部分都是由于运动量安排不合理过度疲劳技术动作错误引起的,训练时运动员要逐步适应训练,训练强度应逐渐增加,随着训练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改变增加训练要求,通过加强预防损伤的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跳远运动员损伤的发生率,正确地认识和安排运动训练负荷对于预防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和运动员还要重视负荷后的康复,康复训练不只是运动损伤出现时的康复,更重要的是训练后的肌肉放松,运动员高度调动身体潜能,在比赛中常常会创造佳绩,但是,人体的竞技能力明显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而不会永远处于竞技高峰,由于比赛后,身体、心理都出现了明显的疲劳,运动能力下降,人的保护性机制参与到训练过程中,身体拒绝继续参加高强度运动,即需要休息和恢复,以消除身体和心理疲劳,我们常用的是冰敷,肌肉按摩,就是为缓解训练比赛时给肌肉和身体各部位得到缓解和放松的,避免第二天训练时还带有肌肉疲劳状态的出现从而造成损伤。
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或比赛前要保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和伸展练习,在教学和训练时应做好充分准备活动,注意各部位肌肉的充分活动和耐受力,充分的热身活动不仅可以积极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兴奋度还能增加肌肉的爆发力,使其更早的进入比赛或训练状态,经常检查下肢外侧韧带和脚结构的功能,正确的技术,尤其是在起跳动作时,是预防损伤的至关重要的措施。
高校运动员处于身体发育状态逐渐成熟的阶段,各方面也达到一定稳定阶段,肌肉力量也逐渐达到专业训练强度,所有在训练中应注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正确掌握跳远运动的技术动作和规范,避免造成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损伤,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跳远教学与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的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根据教学和训练中加强关节及肌肉的力量保护,和韧带柔韧的训练,使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得到相应的提高,更应该注重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自我保护意识,以免造成热身不充足和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损伤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