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国务院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水平提高,提出要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7年,我国进一步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建设要求、管理方式、筛选条件等。进一步为我国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足以可见,提升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也应当要寻求创新发展,就体育学科来说,也应当要加强生态建设,为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高职院校来说,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在与周边要素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的传递,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系统环境中才使得体育教育能够充分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与竞技体育、家庭体育、社区运动之间的关系,只有加强沟通与交流才能够让高职院校的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1]。学校体育生态环境是整个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既制约又促进。
体育生态环境建设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实现体育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科学。全面分析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因素,并相应采取措施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发展,构建起稳定的体育生态环境是实现体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当前,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建设并没有被纳入到学校整体教学改革进程当中。例如,在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大多数学校获得资金之后更多对教学楼和教学设施的改善,但是像体育馆,操场等的建设水平明显没有引起管理层的重视,一些领导者认为,体育运动开展时有空地就可以,不需要进行专门修缮和投入;另外,学校内部绿化状况较差,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对一些裸露的黄土进行绿化,一到下雨天很容易出现遍地泥泞,即使雨过天晴,其他地方也很容易留下泥泞,影响正常的户外教学。教学器材落后,年久失修等现象在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中较为突出。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湖南省常德市某高校2018年生平均户外面积9平方米,但到现在因为近年来推进教学楼建设,可使用的户外面积,生平均面积下降到7.83平方米,根据采访发现该校体育相关经费不足整体经费的1%。该校学生的活动空间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户外运动受阻,像羽毛球,网球等需要较多场地空间的运动场地十分短缺,往往四五个人共用一个场地[2]。
体育教育是一个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体育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免疫力,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排遣内心情绪,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应当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建设也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点。我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人们的也越发重视对身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营养越来越好,运动也越来越少,每天都宅在家,这就让学生肥胖率和近视率大幅上升。加强体育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对于提升学生身体质量,推动学生素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体育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便是体育教育建设的投入经费不足。一些学校的领导者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加大,体育建设投入的重要性,从当前的调查结果来看,许多学校并没有针对体育建设进行专门的投入,一些学校的年体育教育建设投入不足3000元,操场尘土飞扬,一些老旧的运动器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学生不注意很容易受伤。也有一些高职院校,积极的推动运动器材的现代化,但是在选用相关体育器材的过程当中缺乏科学的认知,采用了一些质量不达标的运动器材,不仅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为学校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就学校管理而言,一些学校对一些公共运动场所的开放有严格限制,例如室内篮球馆,室内乒乓球馆等,非上课时间段不对学生开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参与正常的体育活动。
当前各大院校都在积极的推进体育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推动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就学校体育教育的社会生态环境建设来说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在湖南省常德市某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班的规模较大,过大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育行为同时人数的增多使得老师分身乏术,对每一个学生投入的交流和精力也会不尽相同,极大的阻碍了课堂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外就学校内的体育氛围而言,在高职院校内大多并没有形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氛围相关体育运动活动,更多的只是以运动会的形式开展。现代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手机、电脑当中,这些都影响到了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转变。
生态观念较为淡薄也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体育教育过程当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学校如果对于体育生态的宣传力度不强,在宣传过程当中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生态观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知,这也会进一步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例如如果缺乏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一些学生很容易乱丢果皮纸屑,破坏运动设施,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将一些杂物堆放在运动设施附近,当有学生去附近开展体育活动时,很容易因为不注意而被绊倒,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了体育生态环境的建设。
推进体育生态环境的建设,首先应当要对于校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对体育场地设施进行合理规划,保障学生有充足的地方开展相关体育活动。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坚持生态优先重点发展的原则,要根据自身学校的发展实际,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目标和行为规范,要将体育的生态化发展融入到学校整体发展中去。对于体育场馆以及场地器材等要进行合理管控,要保证体育场地与学校内的其他教学场地密度适中,要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外部空间。在场地内,要求空气流通、光照充足,相关的体育设施制备齐全。就体育设施的选用来说,也应当要选用对人体危害较小的体育设施,要推行生态优先原则,对于塑胶材料一定要进行仔细研究之后,选用对人体伤害最小的材料[3]。教师也应当要定期组织学生对体育器材进行维护检查。
就学校体育设施整合来说,应当要加强体育场地的利用效率,要实现一场多用一材多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要根据体育设施的使用特点来开发出相应有特色性的体育活动。高职教育的体育教育应当要避免成人化、竞技化。学校可以充分的利用学校周边地区的自然条件,让学生回归自然在周边环境中开展体育运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在体育场地内部应当要设置垃圾回收点,来对新建场地的美观度予以保证,要倡导学生提高环保意识,不乱丢垃圾,将垃圾放回垃圾回收点。
保证体育生态体制和相关制度规章的建设,是推进高职院校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举措。要充分的利用现有场地和教师资源来不断的开发潜力。学校领导者要充分重视体育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要积极的引导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体育消费。学校对体育教育的经济投入能够为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学校应当要充分的重视体育社团,在发展体育生态环境过程当中的积极效应,要重点推动发展一些具有群众基础,同时独具本校特色的运动活动,例如篮球队,羽毛球队等,通过学校的鼓励支持来组建起一支校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比赛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够很好的培育起校园文化,加强校园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
此外就相关设施的应用而言,学校要向学生开放相关的体育场地,在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之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开放部分体育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空间,即充分利用了学校校内的体育资源,又能够让学校体育生态环境的建设,融入到社区建设中去。
在推动体育生态环境构建的过程当中,加强生态宣传对提高师生的生态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学校领导应当要引导学生逐步的培养生态意识,要严格保证学生都能够按时按点的参加体育活动,同时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规范规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例如学校应当要明确规定,不能够穿不符合运动要求的服装进入运动场所;为了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当中出现意外,教师必须要严格组织学生开展热身活动,并向学生讲解相关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在组织开展野外活动的过程当中,理求老师必须要反复强调爱护野生动物和花草,植物禁止出现明火障碍,活动结束之后一定要妥善的处理好垃圾[4]。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内部的传播媒介,进一步推动学生意识水平的提高,例如开展校园体育生态文化节,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踏青等生态体育活动,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开展过程当中生态环境构建的必要性,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来推动体育生态环境构建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