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王译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应用型高校应当积极承担创业教育重担,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等政策号召,加强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增强学生的创业素质与创新能力,从而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然而,大学创业教育目前仍处于摸索前进阶段,存在缺乏创业活动空间环境和实用创业教材等问题,高校仍需加强实践经验的总结,以优化教育模式。本研究是在此种背景下提出的。
(一)创业理论基础不完善。任何成功创业者都不能缺乏管理能力,需要善于创建与管理团队,而丰富的知识结构体系是重要前提。应用型高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创业知识积累,如心理学、法律学、管理学等,创业知识充分吸收内化与学以致用,才能确保创业活动有序展开。目前,应用型高校教育中的课程体系并不完善,创业课程占比与课时相对较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多体现在专业课、选修课上,而学习创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主观性与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这就导致创业教育效果不够理想,直接影响学生对创业活动开展的认可度。
(二)实践环境不足。创业活动与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不同,主要差异在于前者处于真实社会环境之中,其复杂性非后者可以比拟。理论教学不能有效带动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还需通过创业实践活动实现“做中学”与“学中做”,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创业水平。目前看来,高校创业教育形式相对固化,以课堂授课方式为主,实践活动开展频率低,导致理论知识教育尚未与实际创业活动高度融合,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偏低,无法顺利实现创业知识的学以致用,致使创业实践能力停滞不前。
(三)教师业务能力不够全面。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教师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和教材更新滞后等问题。教师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很大影响,教师明确创业工作的相关要求与环节之后,才能实现教学与创业活动的无缝衔接,给予学生更多有价值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业问题,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保质保量完成。此外,教材体系尚未完善,教材实用性较低,教师创业知识教学照本宣科,严重束缚了学生创业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不利于其创业精神的养成。
(一)建立人才库。应用型大学生思想活跃且想象力丰富,既能承受较大压力,又能高效完成任务。尤其信息时代,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结合专业知识与创业实践培训,更利于学生创业活动的展开。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加上资源与创业能力不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问题判断不准的现象。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心理素养,不断提升其创业成功率。创业教育融合了多学科与多专业知识技能,培育了更多掌握专业交叉知识的人才,各种人才聚集成团队,通过取长补短与优势互补,更利于生产要素优化与高效利用。对此,应当积极设立多学科的人才库,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二)调整课程比重。课程体系改革更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目标的实现,向社会输出更多创新型与创业型人才,推动社会现代化发展。课程体系改革既是当前应用型大学应当急需解决的问题,又不能脱离社会实际。应用型大学在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中,应当本着“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重原则,积极引入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学校与专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设立创业教学体系,将多学科知识融入其中,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保障创业活动的开展成效。为促进创业教育改革,应当注重专业课与创业课的整合,积极引入成功企业家的案例。拓展教学内容,向公共关系与企业管理等领域拓展,不断丰富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创业活动开展成效。优化课程教育模式,引入选修课与公共课等教育形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等选择学习课程。调整课程之间的比重,要求学生修满指定学分才能毕业,加强教育管理水平。加强创业教育改革创新,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尽快完善不足之处,确保创业教育的深入性与系统性。
(三)完善培养体系。创业精神是展开创业行动的重要引导与内在动力,更是提高创业成功概率的意志力。任何优秀企业家都离不开精神品质的动力支持,包括对问题的理智判断、对开展创业活动的热情等,这种精神品质不是单纯理论教学所能全面培养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创业魅力,从而提高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其中,并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应用型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应当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教育,调动各种教育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实践教育更利于学生理论知识与学习能力的转化,带动学生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提升,最终快速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创业教育是系统性工程,不能忽视创业实践的带动作用,高校应当紧跟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设立创业培训实践平台,切实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高效利用设施与场地等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创业实践教育水平,快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应用型体制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应当考虑全面:一是注重夯实学生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基础,为创业活动的展开提供引导与保障,实现创业实践与知识理论有机结合。二是注重完善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根据学生创业思维等能力水平针对性选择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合理进行创业实验。切实发挥以赛促学作用,积极开展策划竞赛与创业知识竞赛等活动。三是综合实践与理论教育,引入社会实际环境,快速培养学生的多项业务能力。均衡实践、实战与理论教育结构体系,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培养其综合实力。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应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实训授课与顶岗实习等关键环节。培训形式以实际演练为主,包括创业计划书撰写与创业沙盘制作、商业实战演练等,全面模拟创业过程与企业经营状况,让学生通过操作演练实现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从而培育出高级应用型人才。
(四)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教师是学生获取专业技能知识的重要媒介,更是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主体。应当严格按照动手实践、讲授知识理论、创新创造等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选拔创新创业教师人才,贯彻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促使其对专业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要求创业教育教师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创业经历,为培养教师综合能力与素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培训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与创业素养,切实发挥其为人师表与榜样作用,促进创业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二是提高教师自我完善与积极学习的意识,多为教师提供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入优秀企业家参与指导,促使教师丰富创业经验,了解创业环节与要求等,为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引导学生注重总结创业教育与实践过程中的体悟,全面提升创业素养。教师应当加强引导创业团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业信心。对此,应当为创业团队配备专业导师,并通过创业教育平台引入更多企业家或投资人,帮助学生解决创业难题。
(五)加强多方协作。创新创业教育与单纯理论教学不同,更注重实践,但受高校自身资源所限,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高校应当注重协作优势的发挥,加强与相关院校、企业、政府部门等的联系,优化与共享教育资源。尤其政府部门,应当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带动学生创新创业,通过政策激励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重视社会激励作用,加强金融资本与社会资金引导,降低学生创业门槛,提供创新创业财税减免与金融支持等帮助,有效拓展创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介入,扶持学生创新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向学生展开创业教育活动,加速教育改革。注重高校科研平台与创业平台、科学技术等的整合,打造突显高校专业特色优势的创业教育模式,培育更多复合型人才。
(六)优化教材建设。在创业课程教材建设中,应当突出创业教育与创业意识等关键点,加强创业知识构成梳理。引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直观讲述市场营销与商业管理等理论知识。在教材编制中引入创业实践者意见与想法,实现教材内容与市场发展的无缝衔接。
综上所述,就业引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业能力、本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基础的夯实,旨在促使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确保其创业活动有序开展,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同时,缓解人才短缺问题。然而,该种教育模式在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造能力方面做得不够,这就要求应用型大学围绕创业教育现状,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培养学生创业探索与实践积极性,并为其创造开展创业活动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