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珍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中心小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借助阅读教学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阅读教学的内涵,学生可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积累语言、陶冶情操,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做好阅读教学反思,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贯彻语文新课改的精神,重视阅读教学,创新和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方案,使得阅读课堂教学更有生机、活力,最终促使学生在主动阅读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目标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依据等。但在具体的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已经有意识地开展阅读教学,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阅读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常常出现迷茫的现象,阅读没有针对性,难以实现有效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真正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结合阅读内容,灵活选择多样化的手段开展阅读指导。但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手段研究不够,依然倾向于“讲解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将阅读教学重点集中在知识讲解中,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改下明确提出了“资源意识”,旨在打破语文学科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课外资源,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得学生在多样化的阅读中达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由于阅读课堂时间有限,且教师对新课标研究不够深刻,致使阅读教学常常局限于语文教材中,并未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这致使学生的阅读面十分狭窄,难以真正满足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要求。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安排一些预习任务,阅读课是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并积累素材的,不需要提前进行预习工作。但是在课堂初始阶段,仍然需要教师做一些辅导工作,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打好基础。互动式的阅读课堂讲究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前辅导阶段,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并且为40分钟的课堂规划好具体的时间段该做什么事,进而使课程效率最大化。必要的时候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只有做好这一系列的计划,并且在课前辅导阶段将计划传达给学生,才是互动式阅读课堂良好的开端。
例如,《燕子》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当作阅读素材来进行教学。首先,笔者让学生就这篇文章的题目发表一些看法:“你们对燕子都有哪些了解?”于是学生纷纷回答燕子的生活习性以及外貌特征,甚至有些学生说窗户外就有燕子搭的窝。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本堂课的开端,随后在笔者的带领下学生开始细细详读这篇文章,理解燕子的各种动作,文章中运用了很多恰到好处的动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这些精妙词语圈出来,然后细细品味它们的精妙之处。课前辅导虽然时间不长,花费的口舌也不多,但是在互动式阅读课堂中的作用却不小,它是刺激学生阅读兴趣最直接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一项主要能力,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文章,而且也可以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他们在课外生活中的娱乐方式主要是以动画片为主,他们喜欢卡通形象,在学习过程中也对教材中的图片格外亲切,因此当他们面对只有文字没有图片的文章时,就会丧失兴趣。但是小学语文教材不是绘本,不可能融入太多的图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运用充满智慧的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趣味性的题目,或者从题目中就能看出具有一定的神话和科幻色彩的故事。慢慢地由这些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文本,向充满语文知识并且能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向的文本转变,进而引导学生乐于阅读。这样的教学方式充满教师的智慧,能紧抓学生心理。首先通过带图的文章,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友好程度,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看到满是文字的文章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有限,在对文章进行阅读学习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降低阅读难度,便于学生更好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进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此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另外,为了增强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直观性,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促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而且借助这一教学方法能够将课程知识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予以呈现,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与不断普及,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情境的创设是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获得高效的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之时,需要意识到利用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的重要性,并要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教材知识,以此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情趣,让学生保持持续不断的阅读动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够对学生旁征博引的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依托媒体创设有效情境,以此可以让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语文阅读教学,从而不断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进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诸多经典诗文及诸多大家之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进行朗读活动。一方面可让学生以高昂、激情的姿态主动面对语文学习活动,便于教师助力学生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朗读活动的进行,能够更好地走进阅读文本之中,并进行广泛的阅读与积累,同时将视野逐步转向课外,探索更广阔的文学世界,以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效。诵读经典或精彩文段,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练习部分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背诵课文或背诵课文中的某段文字”,通过仔细观察便可从中发现,强调所背之段或文章都是精华之所在,其在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是其他平庸作品无法比拟的。引导学生对这些精彩文段或经典诗文进行朗诵,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的个人语言库“数据”,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把控能力及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知语言,掌握写作技能,助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听力方面的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长久以来听力训练一直都饱受争议,有的教师认为语文又不是英语,英语中有听力考试,固然要进行听力训练,为什么语文没有听力考试也要训练学生的听力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为大家进行解答。关于听力的训练,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听清、听懂汉语,而在于培养他们在课上认真听讲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讲故事的环节,其实与小学语文教师在课上讲解知识有异曲同工之处,学生在课上听讲的效率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影响很大,倘若能通过智慧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的能力,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经常让学生听一些故事的讲解,也有助于引导他们养成课上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万万不可忽略听力训练,故事的讲解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而信息技术手段与互联网相连,它包含的故事听力资源十分丰富,可以随意下载使用。听力资源的选择一般都是教材内容之外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同时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这种语文思维主要体现在写作方面的逻辑性。
因为课外阅读作为整个阅读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教材上的阅读教学内容互为补充。基于此,教师拓展阅读面时,应结合具体的阅读内容,选择与教材上阅读内容相契合的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补充和延伸。例如,在老舍《北京的春节》阅读中,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就结合阅读内容,将莫言的《过去的年》、丰子恺的《过年》、逢春阶的《晃动中的春节》作为课外阅读内容。如此一来,真正实现了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也促使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中,拓展了自身的阅读面,并在广阔的阅读中对“春节”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提升了阅读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更会有效促进学生未来发展。除了在语文中,其他地方也会经常看到大段的文字表述,这就需要阅读能力功底深厚才能准确理解文字所蕴含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阅读计划,以此真正实现学生个人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