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排球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2020-11-24 05:00毕珊珊成都大学
灌篮 2020年35期
关键词:排球课程思政思政

毕珊珊 成都大学

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大阪站比赛中,中国女排取得了十一连胜的佳绩,以全胜战绩成功卫冕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令国人为之骄傲。队员之间技战术的默契配合、场上的灵活多变、队员间的彼此信赖以及努力拼搏等精神在比赛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女排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不断奋力直追、拼搏向上,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同时,也使更多的人群加入排球运动这一队伍中来。在学校中,排球运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对于教师来说,排球运动的教学及训练也将更具有规范性和严格性。

排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课程重要课程内容之一,具有与其他项目所与众不同的育人价值。排球是一门集个人与团体相互配合的运动项目,既需要个人对技战术的掌握,又需要将个人能力运用于团队中,在团队中紧密配合,使个人与团队都能够达到最优化。将排球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排球课堂中融合课程思政之后的显性与隐性教育进行了解,深层次的体会思政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排球课堂中能够提升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做到全面发展,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另一方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体育人才和优秀后备力量。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解读

石书臣在《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一文中指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拓展,属于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所发挥的价值功能体现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发挥“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作用,将课程里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理论知识的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带领学生成长,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以立德的效果。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侧重点不同,在于思想政治理论的不同,课程思政侧重点在于思想价值引领,强调在各类各门课程中增加思想政治意识和加强思想价值引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利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创新精神、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传统文化、人格塑造等内容,对大学生发挥思想价值引领功能,并能够融合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切合实际的案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上重视性、引领性及渗透性等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王学俭、石岩在《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同一个方向上,形成相互协同效应,以“立德育人”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其本质是立德树人,其理念是协同育人,其结构是立体多元,其方法是显隐结合,其思维是科学创新。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围绕各类课程所展开,在课程中能够有所体现并发挥作用,基于立德树人的背景,在课程中以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所呈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做到教书与育人协调统一,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协调统一,使学生的行为、思想等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排球课程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关于体育的道德教化功能的精辟论断。姚鲆在《课程思政因素在高校排球普修课的运用》一文中指出,高校排球普修课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均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同向同行、不可分割。体现在:排球教学课堂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排球教学是在体育馆进行,场地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能够使得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的培养;思政教育又是排球教学课堂的内在灵魂支撑,把思政教育融入排球教学课堂的方方面面,融入每个技术环节的教授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技术技能的学习,更好的发挥价值导向和教育引导的作用;排球课的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为“立德树人”,高校排球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心发展目标及社会适应目标,这些目标是建立在“以德为本”的基础上,可见,高校思政教育基本任务与排球普修课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以“课程思政”为载体,以“技能教学”与“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两者协调教育的有效途径。

体育课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我国高校必修的课程之一,既能够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也可以利用场地、器材等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排球运动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战术的合理运用,还应培养学生的谦虚进步、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教导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集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在体育比赛中可以使学生体会到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等体育精神,深受感染,从而赋予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及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不论在哪一个领域,体育精神所发挥出的作用不容小觑,从小范围来看,带给个人的是综合素养及整体表现;从大范围来看,体育精神表现在国家、集体的形象及国民素质,体现了团队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三、排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在课程实践中的融合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排球教学中,难免会出现难度较大的动作或者学生面对困难产生逃避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通过中国女排的经历及她们在赛场所发挥出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来激励学生。女排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秉持着国家至上、团结一致、英勇斗争、奋斗到底的精神,成为引领全体中国人前行,指引全体中国人投身祖国建设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一面旗帜。

在比赛中,中国女排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世人对她们的印象,在赛场上英勇无畏,与队友团结协作、勇争第一的精神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心里,当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地升起在赛场上,代表的更是一种无比的荣誉感以及对国家的无比崇尚,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女排比赛,使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国家的强大。

(二)培养学生的顽强拼搏和永不放弃精神

在排球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除了教授一些关于排球的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以及战术的配合等,还要使学生通过比赛的形式运用其中,通过比赛的形式,更好的发挥出其所学理论知识、动作要领的掌握以及与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任何形式的比赛都会有输赢,要让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赛场上的突发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就需要队员们沉着冷静、灵活应对每一个发生在场上不可预知的变数,面对我方处于劣势时,更要勇敢面对、顽强拼搏,一展不放弃的体育精神,同时,也要加强与队友之间的紧密配合,遇事冷静,及时调整,加强配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不松懈自己的状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通过比赛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顽强拼搏以及永不放弃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及集体荣誉感

在进行排球教学甚至是排球比赛时,更多的是与队友之间的紧密配合,不仅是一个人的个人战,更是一场团队战。考验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个体对于技术和战术能力的掌控与把握,要求更多的是与队友之间的交流沟通。考验的是团队的协调配合能力与个人能力的相互配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的展示,是需要同伴的配合来完成的,长期的练习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提升团队中的协调配合能力,熟练的运用战术,更好的展开教学与比赛。在练习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鼓励和相互督促。在比赛时,学生要意识到不是为了自己而战,而是为了集体而战,增强其集体荣誉感。

(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规则意识

在当今社会,时时刻刻都存在竞争,竞争关系督促着我们不断进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能够适应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排球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比赛形式进行组织教学,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能够顺利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优良的竞赛品质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任何一项比赛都是有规则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排球比赛中也是如此,都需要按照竞赛规则进行比赛,对于违反规则的行为就要进行判罚。因此,要在排球教学中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公平竞争,形成遵守体育规则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排球作为一项竞争性与娱乐观赏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学生在学习中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够愉悦身心。教师以自己的知识以及熟练的技战术水平,赢得学生的羡慕之情以及渴望学习的欲望,同时,排球教学能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能够释放压力。这种喜爱会使学生长期坚持这项运动,享受排球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感,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教师在排球教学中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具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能够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释放压力、身心愉悦的快乐,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融洽,使学生真正爱上排球,深刻感受到排球的魅力,使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参加体育活动,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排球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提升,对于学生的思想状态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提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够拥有一个高尚的道德情操,做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在排球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在潜移默化中加入一些思政教育,将排球的相关知识与思政教育理论相结合,不断的进行探索,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及自身的意志品质。

(二)提高排球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增强大学生认识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的落实贯彻党的方针,教师必须做到提升自身的思政能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主体性发挥了主要作用,教师在学生知识接受过程中起到激发、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教师发挥关键作用,不仅需要排球教师增强排球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技战术能力水平,更需要排球教师能够在教学方法上有创新之处,能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对于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表达能力也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艺术。

另一方面,在当前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体育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了解学习当前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社会的需要,掌握当下时事热点,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知识与要领。排球教师在选择“课程思政”元素时,不仅要深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提升以思想培育人的自觉主动性,而且要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发挥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创造出富有成效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不仅要结合排球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且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与思想状态相适应,提高排球课“课程思政”的引导效果。

(三)完善排球课程的思政评价体系

原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专项成绩、身体素质两大方面,但在目前课程思政视域下新的科学评价体系不仅是要考核学生的专项成绩和身体素质,更需要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例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指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指标评价等。需要加强创新评价体系,真正的将体育与德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深入挖掘排球课程的思政元素

体育教师必须挖掘排球课程知识中的思政元素,首先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知识点去挖掘,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规律为出发点去挖掘专业知识,将排球有关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其次体育教师必须设计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切合点,将中国的竞技体育历史与成就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现代竞技性体育运动项目的魅力和运动员所付出的努力。他们背后的努力和拼搏,从而以中国女排的精神“团结协作、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永不言弃、勇于创新”为榜样。

五、结语

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高校排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进行了研究,排球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涉及许多思想政治因素。深入探讨排球课的思想政治因素,使体育与德育相结合,使大学生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在排球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能力;提高排球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积极完善排球课程思想政治评价体系;探索排球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高校排球课应利用排球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站在国家思想战略的高度,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从课程改革的核心入手,开展以排球知识技能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突出综合素质教育的使命和价值,实现知识转移与价值取向的有效结合,促进高校排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排球课程思政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