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迪天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地球有71%的表面是水,当人们进行生产劳作或娱乐休闲时,无论是主动下水或是被动失足,亦或是意外落水时,都面临着水的威胁。[1]因而,防范以及控制在水上发生意外是我们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再加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体育运动需求潜能被不断激发,水上运动项目逐渐兴起,水域安全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且迫在眉睫。桨板运动作为近年来被引进的水上运动,以其趣味的教学方式、显著的健身价值成为了开展水域安全教育的不二之选。桨板运动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健身功能外,还能极大地提高人体的平衡与协调能力,进而有效地加强其在水中的生存能力,成为了当下开展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科学选择。
明晰水域安全教育的内涵,不仅是我们理解水域安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探索水域安全教育开展路径的枢纽。
“水域安全教育”(Education of Water Safety)是帮助个体在涉水活动中有意识的预测和预防水上意外事故以及水上意外事故发生时控制和消除危险所采取的水上自救与救生的知识及技能所开展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2]
桨板运动,又称 stand up paddle(SUP),属于冲浪运动中的一种,板型较冲浪板更长更宽更厚,人可站立于板面之上,通过利用腰腹和手臂以单桨的划水来提供动力,桨板不仅可以用来在海中冲浪,同时也可以在江河湖泊或泳池等平静水域中进行滑行,娱乐形式多种多样。[3]
我国学者对水域安全教育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游泳安全、水上自救与救生领域、救生员培训和水上安全意识等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近些年才对水域安全教育课程进行探索与构建,但仍未能真正实施水域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
陈琛在《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游泳教学研究》中分析了溺水以及游泳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主因素,并提出了在游泳中规避危险的相关建议。[4]张昕在《温州市中小学生水上自救技能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上对水上自救与救生的方法、学生自救技能掌握程度及培养现状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中小学生水上自救技能的培训措施。[5]樊菁在《中美游泳救生员培训比较及对策分析》探析中美两国水上救生员培训比较,学习国外救生员的先进知识,提出与我国国情相适的水上救生员培训体系的建议。[6]夏文《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我国小学开展水域安全教育的因素以及论证在体育课程中开设水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尝试构建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7]郭巧芝《广东省连平县小学生溺水健康教育干预近期效果评价》通过设立平行对照的干预类实验研究方法,开展水域安全教育让学生意识到水上安全的重要性、降低学生的高危行为,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患于未然。[8]
笔者通过大量文献的阅读,从这些视角出发考虑,了解到我国目前还没有在大学生中系统地实施水域安全教育,且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实践锻炼少、过分强调理论、难以开展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参与水域安全教育的课程情况不是很乐观,在这方面的教育存在很大的缺位及低效。因此,如何突破以往较为零散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水域安全教育,就必须以多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入桨板运动去开展水域安全教育似乎更加符合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和素质教育改革的趋势。
2016年10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印发《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加强水上运动项目学科建设,推动水上运动进校园,探索建设水上运动项目课程,逐渐丰富学校水上项目课程体系。[9]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各领域的后备人才,大多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活跃的思维逻辑、强大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水域安全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对水域安全知识学习的需要,而桨板运动的优势可以更迅速、灵活、正确地响应大学生更具个性化、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理解水域安全教育的内容,充分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一项水上运动。因此,桨板运动之于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现实问题和实践经验的角度,设置水域安全教育前沿知识理论与实践的训练目标,重视多情境互通,融合交叉学科知识,转变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水域安全教育的课程质量。通过桨板运动的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准确把握水域安全教育新颖的理论知识,将学习到的技能、行为、态度以桨板运动为媒介进行实践转化。[10]
桨板运动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知识技能的拓展应用以及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模拟各种真实的水上情境,来提高学生应对和解决在水中遇到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改革传统的水域安全教育模式,建构出能有效开展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新模式,使水域安全教育起到长效机制,是安全教育时代下促进大学生水上生存能力的重要途径。
桨板运动较为简单、易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掌握这项运动成功的喜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桨板运动的教学不是一昧的照本宣科,而是以引导为主,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实践,在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水域安全意识,掌握水域安全知识和技能,以及思考总结水域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将生命安全放在心中。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水域安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体现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水域安全教育唯有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而桨板运动能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在水上的生存能力,它可在平静水域和泳池中开展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符合水域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运用桨板运动开展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
桨板运动的教学可以在学校泳池与江河等平静水域中开展,桨板可容纳至多三人。教学内容有桨板划行,桨板体能以及桨板瑜伽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给学生以视觉感官的冲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资源模拟水域安全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情境,教会大学生如何联系理论知识、运用自身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开展桨板运动课程契合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的诉求,开拓学生的视野,迎合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在拓展水域安全教育空间的同时,丰富了教育内容。
桨板运动打破了以往水域安全教育抽象的理论设定,不再囿于实践的困境,直接让人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之中,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水域的威胁,将危机意识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促使学生把这种危机意识不知不觉转化成为安全意识,进而从容的应对水上突发的各种问题。桨板运动学习的初期需要一个平衡性适应的过程,适应过程中的战战兢兢或落水,带来的愉悦感远胜过挫折感。对于刚刚接触游泳的同学,安全进行上下板的技术,会提高其亲水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水域安全理论的具象化。因此,它能帮助学生克服胆怯、恐水、焦虑等恐惧心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良好的作用。且桨板运动有较为完善的安全措施,在进行桨板运动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穿戴救生衣,以及绑定脚绳(它能保证你在落水时迅速的找到你的桨板),在不慎落水时不至于产生恐慌的心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也让学生认知到在进行任何一项水上运动时做好充足的安全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与态度。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等利好政策的相继出台,新兴的桨板健身、桨板瑜伽课程就很好的缓解现今大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需求。用桨板运动的特有功能和价值来确保学生的身心得到长足健康发展,扎实推进水域安全教育在桨板课程中的开展。要进行桨板运动,首先得需要对充气桨板进行打气,在打气的过程中,就能够使你的手臂和胸部得到极大的锻炼。其次,在利用桨板在水中站立的时,你需要协调好躯干的稳定性,保持平衡,能很好的提高你身体核心以及协调性。当进行到利用桨去划水的阶段中,能锻炼到手臂以及腰腹部的力量。它特有的趣玩性和体验性使学生乐于其中,提升了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进而增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在进行桨板运动的过程中,还能获得锻炼身体之外的休闲价值,带给人一种精神与神经方的释放感,愉快感、成就感和心情的舒畅感。
水域安全教育不单单仅是传授学生理论与技能,而是与生命和安全紧密相连的全人教育活动。桨板开放式的载人空间适合多人共同划行,这就促使在同一块桨板上的学生需要有良好的配合以及互相帮助的意识,才能完成桨板划行等各种教学动作,进而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桨板同时还是海岸救生和水域救生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外被广泛利用。因为桨板轻便且灵活性较高,当有人在水上遇险时,对溺水者意识的判断、进行施救和利用桨板搭载溺水者返回岸边,可以比船、快艇等救生工具更快、更容易地实施救生,具备及时有效的特点,是一种极佳的救生手段。在进行大型的游泳比赛,桨板也能够充当一些比赛选手在水中休憩的中转点。所以桨板运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水上综合素质,而且提升了其救生助人的能力。
桨板运动是水域安全教育变革发展实践进程的具象行动,也是一项与大学生水域生存紧密结合的新兴水上运动项目,运用它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化的水域安全教育,能够拓展水域安全教育的空间,提高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和水上生存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德,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及救生能力,是创新水域安全教育实施载体的积极尝试,也是新时代水域安全教育的必然趋势。